而得月忘指则是指在追寻美好事物时,往往忽视了其中的手段或者过程。这两个观点虽然看似不相关,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手指月 手指月正如其字面意思一样,是指用手指盖住月亮的景象。在古代,人们常常利用手指月来测算时间或者方位。而在诗词中,手指月也是常常出现的意象,形容诗人对美好景象的...
“以手指月,得月忘指” 通过手指来指示月亮的方向,让人看到月亮,但不要只盯着手指,而忘记了月亮的存在#叶曼先生 #人生忠告 #觉醒开悟 #智慧 #不二智慧 - 不二智慧于2024063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08.9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以手指月,得月忘指 禅宗的常用比喻,或者说缠师悟佛四年,写缠论,用以上文字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以手指月,得月忘指。用手指月亮,关键是月亮而不是用什么指,手指所指的也不过是大致方位,用语言去表达一个道理/佛理/哲理,好比用手指月,不是不可以言,也不是言不出,而是言不清,言不尽。 我确实可以给你指月亮...
得月忘指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被人因指,当应看月。禅宗以手指月,得月忘指。(你既然知道我指的方向是月亮,那顺着方向看到光以后,就用不着这手了)。 以月喻法而以指喻教,以示人切不可执指而忘月,着于名相而不能通达实相。然而月在天上,对于未见者,如不以手指示之,则不知其在何处,于是文字虽不了意却...
国学传统文化 粉丝953获赞5600 00:37 “以手指月,指非月”#传统文化 #禅悟人生 #修心修行 查看AI文稿 66一首诗苑 01:04 傅佩荣谈指月录的奇妙。#傅佩荣 #国学智慧 #修行之路 #禅悟人生 @DOU+小助手 查看AI文稿 198南学慧语[南怀瑾] 以手指月,你应该看到什么 ...
以手指月, 见月忘指 在说”见月忘指“前我们要先了解三个概念,就是佛性,佛法和佛学。首先什么是佛性,佛性不是空性,空性也就是自性空,是一种世界观,是世间万物的一个共性,因为缘起性空,万事万物都无独立自性,所以照见我们人的意识也没有独立的自性,意识也是空性的,就是之前说的“无我”。而我们的佛性...
百度试题 题目下列选项与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含义相近的有A.以手指月,得月忘指B.言不尽意 , 得意忘言。C.知者不言,言者不知D.道法自然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B,C 反馈 收藏
【以手指月,指非月】 月在佛教中常被用来喻指其语言观。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但又不离文字,这就要求借用文字又不能执着于文字。如佛经中著名的“以手指月,指非月”的寓言中,其“指”用以比喻语言文字,“月”则喻佛法真谛。 《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
1、出自佛经 2、由于我们都被层层无明所覆盖,因此我们很难直接看到月亮,我们必需倚靠手指的引导,来逐渐驱除我们眼前的迷雾。内容拓展:在佛教里,月亮经常被喻为实相,而手指则被喻为语言文字。由于我们都被层层无明所覆盖,因此我们很难直接看到月亮,我们必需倚靠手指的引导,来逐渐驱除我们眼前的迷雾。
有位虔诚的佛教徒,每天苦读佛经,废寝忘食。很多年下来,他能够把许多经典倒背如流,别人说一句经文,他就能指出这句是出自哪部佛经。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自己有不尽的烦恼,总也达不到解脱的境界。 有一天,这位佛徒实在不堪苦恼,就去求助寺里的高僧。他说:“大和尚,我对佛经烂熟于心,修为不可谓不深,为什么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