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研究和教学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本次讲座中,代玉启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成长和学术经历,向在座的师生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相关方法,同时也强调了在科研中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代教授指出,学术界的知识边界是相对的,提倡运用“守一望多”的方法,既要“守”...
习近平关于规律的重要论述承继马克思主义规律观,总结中国共产党百余年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性认识,聚焦对现实问题的创新性认识与实践的创造性要求,从规律的价值意义、层级结构、把握规律的方式方法等三个方面建构起具有整体性逻辑的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代玉启,男,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马克思...
代玉启,男,汉族,1984年3月生,安徽阜阳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国家“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巡讲团成员,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
2023 - 代玉启,罗琳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探索"三个规律" 培育时代新人 2022 - 代玉启,杨瑞 - 《中国高等教育》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理路创新研究——以社会运行为主要视角 2022 - 代玉启,李济沅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
12月1日,2023“红船论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浙江实践理论研讨会在浙江嘉兴开幕。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作主旨发言。 代玉启认为,红船精神是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产物,红船精神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三个...
代玉启:基层蕴含无穷创造力,得青年者得未来 【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代玉启 type 1 description summary 学习工作经历: 2002年—2006年,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6年—2008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8年—2012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代玉启指出,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杭州亚运会的盛大开幕不仅是向全世界展现浙江特色与大国风范的重要窗口,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平台。如今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举办大型国际...
2018年底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名单,有15位浙江籍人士入选。这不仅是对15位改革先锋的褒奖,更是对浙江精神的肯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分析浙江籍改革先锋与浙江精神的内在契合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弘扬和发展浙江精神,谱写浙江发展的新篇章。 来自各行各业的浙江籍改革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