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成语,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在军事上,三十六计之一,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成语】李代桃僵 【拼音】lǐ dài táo jiāng 【释义】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出处】古乐府诗《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深相待,兄弟还相忘。”【大意】桃树生长在露天的水井旁,李树又傍依...
“李代桃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变而来的。它原意是指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后来引申为代人受过或替人受罪的意思。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应该勇于担当和牺牲,为了正义和公道而奋不顾身。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那些心怀叵测、善于陷害他人的人,以免自己成为他们的牺牲品。此外...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李代桃僵”战例,即纪信作为“李树”代替刘邦这个“桃树”死,换取了刘邦的活。三国时典型的“李代桃僵”事例也是非常多的,而最善于使用此计的人便是曹操。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由于缺少粮草(此为《三国演义》中所载),为了多维持几日,便让粮草官王垕用小斛分粮,结果差点引起士兵...
“李代桃僵”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李树代替桃树枯萎,后衍生出多重引申义,包括兄弟互助、代人承担责任,以及在军事中以小代价换取大利益的策略。这一成语既可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牺牲精神,也能体现战略思维中的权衡取舍。 一、成语的起源与字面含义 “李代桃僵”最早出自古人对自然...
案例篇:李代桃僵的现代演绎 案例一:某科技公司产品发布会上,市场总监发现新产品存在设计漏洞。在紧急会议上,项目组组长主动提出将责任归咎于 "供应商提供的测试数据偏差",既保护了核心研发团队,又为技术改进争取了时间。这种职场中的责任转移,正是李代桃僵的典型应用。案例二:某重点中学曾发生学生集体作弊事件...
原 典李代桃僵,语出自《乐府诗集·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李代桃僵的原意是指李树代桃树受虫蛀,比喻兄弟间的友爱互助,后指互相替代、代人受过等行为。在三十六计中,该计原文为“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一、读音 李代桃僵:lǐ dài táo jiāng 二、意思 “李代桃僵”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现在多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在这个成语中,“李”和“桃”是两种果树,而“代”表示替代,“僵”则表示死亡或者僵硬的状态。整体而言,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替代牺牲的情景。 三、用法示例 在公司...
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这句成语,出自一首乐府诗。诗的开头第一句是:“鸡鸣高树巅,……”因此,在《乐府诗集》中,这首诗就以《鸡鸣》为篇名。诗的末后一节原文是: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niè〕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大意是说:井...
李代桃僵,羊易牛死。(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清朝·黄遵宪《感事》诗) 2作品出处 三十六计 《李代桃僵》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