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RTK、PPP、PPP-RTK发展历程 PPP-RTK通过状态域建模,将基准站“观测值误差”分解为卫星轨道、卫星钟差、卫星相位偏差、电离层延迟、对流程延迟等“状态量误差”,因此RTK和PPP/PPP-RTK也分别称为“观测值域差分”和“状态域差分”。不严格的说,数学意义上可以认为卫...
上述方法在PPP基础上,实现了模糊度固定AR(Ambiguity Resolution),因此这类方法也常被称为PPP-AR。考虑高精度大气延迟改正在PPP中的应用,德国GEO++公司Wübbena等在2005年首次正式提出了PPP-RTK的概念,通过CORS网数据处理将GNSS各类误差在“状态域”建模,采用非差PPP实现与RTK相当的定位效果13。 值得说明的是,PPP与RT...
上述方法在PPP基础上,实现了模糊度固定AR(Ambiguity Resolution),因此这类方法也常被称为PPP-AR。考虑高精度大气延迟改正在PPP中的应用,德国GEO++公司Wübbena等在2005年首次正式提出了PPP-RTK的概念,通过CORS网数据处理将GNSS各类误差在“状态域”建模,采用非差PPP实现与RTK相当的定位效果13。 值得说明的是,PPP与RT...
1、PPP-RTK技术突破 基于北斗三号的PPP-RTK 2.0技术,通过星地一体化播发体制,将增强信息更新频率提升至10Hz,定位收敛时间缩短至10秒内。该技术已在深圳妈湾港实现无人集卡编队作业,30辆自动驾驶重卡通过北斗厘米级定位,实现10cm级车距保持和100km/h高速编队行驶;2、智能驾驶芯片国产化 某企业研发的征程6系...
北斗GNSS精密定位:从PPP-RTK 到 Vision-PPP.pdf,北斗/GNSS精密定位:从PPP-RTK 到Vision-PPP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汇报内容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BDS/GNSS偏差 3. BDS PPP-AR与PPP-RTK 4. 视觉增强PPP 5. 总结 展望 研究背景与意义 北斗三号全面建成 ✓ 2020年7月31
(1)RTK+PPP(精密单点定位):在无基准站区域实现厘米级定位;(2)RTK+视觉SLAM:融合视觉与惯性数据,提升复杂环境鲁棒性。2、小型化与集成化 (1)芯片级天线:将天线与射频前端集成至单一模块,降低体积与功耗;(2)AI辅助校准:通过机器学习自动优化天线方向图与增益参数。3、5G与边缘计算 (1)5G NR...
和芯星通UM980 RTK定位模组的北斗星基RTK的定位消息使用的是PPPNAVA,为了便于进行数据处理,我用NOTEPAD++的正则表达式替换功能从PPPNAVA消息中提取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数据数据 1、使用的工具,NOTEPAD++ 2、原始…
图2 RTK、PPP、PPP-RTK发展历程 PPP-RTK通过状态域建模,将基准站“观测值误差”分解为卫星轨道、卫星钟差、卫星相位偏差、电离层延迟、对流程延迟等“状态量误差”,因此RTK和PPP/PPP-RTK也分别称为“观测值域差分”和“状态域差分”。不严格的说,数学意义上可以认为卫星轨道、卫星钟差、卫星相位偏差、电离层延迟...
图2 RTK、PPP、PPP-RTK发展历程 PPP-RTK通过状态域建模,将基准站“观测值误差”分解为卫星轨道、卫星钟差、卫星相位偏差、电离层延迟、对流程延迟等“状态量误差”,因此RTK和PPP/PPP-RTK也分别称为“观测值域差分”和“状态域差分”。不严格的说,数学意义上可以认为卫星轨道、卫星钟差、卫星相位偏差、电离层延迟...
过去的十余年间,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将其作为基于参考站的RTK的替换技术,采用PPP的GNSS定位,是利用卫星精密轨道和精密时钟信息,而不是从单个或者多个参考站获得精密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