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的人生境界,但并不是某些人理解的那样,想干嘛就干嘛,无法无天。 孔子的从心所欲是有要求的,这个要求就是不逾矩,矩的意思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孔子老人家一生最推崇的就是周朝礼制,礼之用和为贵,儒家也倡导人修身要克己复礼。 儒家反对人放纵自己的欲望,试想如果社会上每一...
从生下来就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着(厚黑的道理),已经达到与自己的心愿、想法一致的程度,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从心所欲不逾矩 莫言 ①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 ②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不过是一条,什么叫做透过现象,抓到本质,或者怎样才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个矩本身可能也并不是一定的完美的存在,但他是一个存在,有其局限和风格问题,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面。在风格上的难以容忍,大多是因为我们还不能够透彻的理解他背后的functionality和意图。如果能够透过这种表面的风格问...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乙】《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同样可以应该到很多很多方面上。 举个例子吧,吵架的境界起码分三个级别,这里不考虑由吵架变成动手的情况,但是这不代表不会发生。 第一境界,互相吵架,进而面红耳赤,情绪激动,久久不能平复心情。看水是水看山是山。
以上是一个普通的人一生成长的过程。如果想要有更好更成功的人生,就要有所改变。应该是十有五而知天命,二十而学,三十而不惑,四十而立命,五十而耳顺,六十有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就要找到自己归宿,自己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从毛泽东到王阳明无数例子证明,成大事者,都是从小就找到或探索自己 ...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