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前两句意为: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沙海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①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②,无那③金闺万里愁。 【注释】①海:青海湖。②关山月:乐府曲名,多为伤离别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①无那:无奈。 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联系诗句分析。 两...
译文1: 烽火连天,城西的百尺高楼上,黄昏薄暮里秋风飒飒,我独坐楼中。 晚风中传来了羌笛悲凉的《关山月》曲,遥想万里家乡闺中人无奈愁 绪满怀。 译文2: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 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 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
从军行七首·其一 唐·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字词解释: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独上:一作“独坐”。 海风:从边地沙漠瀚海吹来...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① 金闺万里愁。 [注]①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的思亲之愁。 试分析“无那金闺万里愁”这一诗句中运用的手法。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题目】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①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②金闺万里愁。【注释】①海:青海湖。②无那:无奈。1. 用生动形象的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其一 烽火城①西百尺楼中,黄昏独上海风秋③。 更④吹羌笛关山月⑤,无那⑥金闺⑦万里愁。 【注释】①烽火城:边塞要地烽火台的城堡。②百尺楼:指瞭望敌情的戍楼。③海风秋;指青海湖吹来的秋风。④更:又。⑤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⑥无那:无奈,...
《从军行七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是一首边疆士卒思归怀乡之作,笔法简洁,极富意蕴。在城西的瞭望塔上,征人独坐,四顾着浩瀚苍茫的边塞景象,一股寂寞感涌上心头。加上正值秋季,凉气袭人,又适逢黄昏,更容易触发人们对...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①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②金闺万里愁。 【注释】 ①海:青海。 ②无那:没有那种。 赏析 王昌龄的《从军行》共七首。盛唐边塞诗日趋繁荣,是唐玄宗重视边事设节度使所致。节度使要长期负责一个区域的边事,很需要吸引内地的士人来任职。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