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这部电影,乍一看上去波澜不惊,一场两个女孩的堕胎之旅,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过分的痛苦或是愉悦,更多的是一种“Uncomfortable”的不适与随着剧情的推进慢慢渗入人心的苦楚。Autumn背后的故事语焉不详,但凭借着零零散散的信息,我们依旧能洞察背后那个令人唏嘘,并引起思考的故事。就如...
《从不》中的女孩,多少还可以有勇气踏上去堕胎的道路,在疗诊所里多少还有温柔贴心的社工姐姐帮助,现实呢,现实是初中女孩厕所诞下婴儿,现实是女孩怀孕不敢像家里人说男孩也没有为之负责而跳下楼,现实是N号房里无数只黑暗而充满欲望的眼对女性的侮辱。金智英多少还有一个无条件支持她的妈妈,能够体察自己情绪...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这是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询问Autumn与男性相处时的答案选择。 这几个冰冷的选项,看上去是如此的空洞抽象,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在一次次的询问中勾连起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时刻: “在过去一年里,你的性伴侣是否拒绝使用避孕套?”(有时)“你的性伴侣是否曾阻碍你避孕,或者企图违背你的...
故事讲述了未成年少女从发现怀孕到堕胎的完整过程,剧情简洁,对白不多,色调忧郁,叙事细腻。虽然题材沉重,但出乎意料的是并不沉闷。虽然是女性的特殊题材,可即使作为男性观影,也会不由自主的被剧情抓住,在被代入后,甚至让我想到了特吕弗描写少年的电影《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四百击》(Les Quat...
影片结尾,两人坐上了回去的大巴,两人略显沉重的脸庞,导演在这里暗示了真正给予两位少女的压力并没有消失,只是短暂的忘却罢了。奥顿想要打胎时,医生给奥顿播放关于婴儿的短片。奥顿在电脑上查到宾夕法尼亚州不允许未成年人私自堕胎。为此,奥顿和斯凯乐决定去纽约堕胎。2004年华盛顿标志性场地国家广场上集聚了来自美国全国...
片名——“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源自医生对于女主性经历的询问。不堪与虐待在身心里扎根已久,所以被揪出来的过往也是鲜血淋淋。女主长期淡然的脸上划出了泪痕,一声抽噎是长久的沉默换来的,而灵魂深处的往事终究是羞与人说。影片的女主奥顿在远离市区的地方长大,虽有着知心仗义的表妹,但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今年的第70届柏林电影节颁奖礼上,女导演伊丽莎·希特曼执导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获得评审团大奖银熊奖。17岁美少女塔莉娅·莱德扮演的Skylar,在柏林的亮相更是艳惊四座。 17岁美少女塔莉娅·莱德 影片《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是本届柏林电影节场刊评分最高的电影,讲述了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护士引导只要回答“从不”“很少”“有时”“经常”。这些问题全部与性伴侣有关。开始Autumn都是选择偏否定的答案。慢慢地Autumn转向沉默,不想回答。护士耐心地安慰她,同时冷静地一遍遍重复选项“从不,很少,有时,经常”。Autumn完全说不出话,只能用流泪代替回答。此刻她真的需要大哭一场,来缓解这段时间承受的压力...
两人间话很少,只因心意相通。无论谁做什么对方都明白,而且根本没有假面具,不爽即道。观影中间一再体会她们这些温暖、任性、信赖、忍耐、奉献的交往,颇觉神秘有趣。导演于此认知很深很神。影片中的两人和全世界的少女一样,就像两只野外的小动物,试探着爬出巢穴,内心却充满了警觉和矛盾。毕竟,伤害总是存在的。二人...
U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国庆档影评大赛# 女孩的性始终伴随着暴力发生,这种暴力包含了各种。比如医生询问怀孕的女孩的那一段,剧作上的温吞在女孩的沉默与哽咽下爆发出来,这种无言之痛甚至无需多言。对于女性的性教育伴随着最大的阻碍其实是对于男性的性教育,如果只 ...展开全文c û收藏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