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土地私有制确立 B. 铁犁牛耕的运用 C. 赋税制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土地私有制确立 B. 铁犁牛耕的运用 C. 赋税制的改革 D. 重农抑商政策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从西周到战国人民耕田的数目和产量大大增加,结合所...
材料“千耦其耘”反映是集体耕种的信息,反映是农业生产力低下;材料“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反映生产力提高,产量提高,反映生产力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铁犁牛耕的运用,故D正确。 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演进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A. 土地私有制确立B. 铁犁牛耕的运用C. 赋税制的改革
《诗经》云:“千耦其耘。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土地私有制确立 B.铁犁牛耕的运用 C. 赋税
《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更主要得益于 A. 土地私有制确立 B. 铁犁牛耕的运用 C. 赋税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运用,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故“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因此材料中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故B正确;土地私有制确立,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不是最主要原因,故A错误;赋税制的改革,属于税收制度方面,不是根本原因,故C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属于经济政策的原因,不属于最主要原因...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A. 井田制的瓦解 B. 水利工程的兴建 C. 赋税制的改革 D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粮食总产棉花总产比上一年增长上缴农业年量量(%)税(万吨)(万吨)粮食棉花(亿元)1951321369.216.755.919.119514369103.18.74921.69119516390130.414.126...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开展主要得益于 A. 井田制的瓦解 B. 水利工程的兴建 C. 赋税制的改革 D. 铁犁牛耕的运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后期出现牛耕,在战国时期实现了与铁犁的结合,生产工具方面的改良是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