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程颢 B. 孔子 C. 董仲舒 D. 王阳明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根据题干材料“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可知这是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与...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妨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得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用,孟子“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 程颢的这个思想和张载《西铭》中表达的“民...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北宋程颢提出的哲学命题。《识仁篇》:“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礼、义、智、信皆仁也。”程颢认为“仁”的内容极为广泛,它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总称。礼、义、智、信都是仁的表现。“仁者,全体;四者,四支。仁,体也;义,宜也;礼,别也;智,知也;信,实也。”(《遗书》卷二上)...
#每日名言# 程颐: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程颐,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胞弟程颢并称“二程”,著有《周易程氏传》等。此句意思为,仁,浑然与万物同一体,义礼智信都是仁。也就是说,生活上应事接物,皆是仁的内容、仁所涵养。以仁为体,义礼智信为用。) û收藏 转发 1 ...
程颐,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胞兄程颢并称“二程”,著有《周易程氏传》等。此句意思为,仁,浑然与万物同一体,义礼智信都是仁。也就是说,生活上应事接物,皆是仁的内容、仁所涵养。以仁为体,义礼智信为用。 排版校正:李婷 指导教师:孟昭丰...
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以往儒者以孝悌、恻隐之心、博爱、博施济众等视为仁,二程认为此为仁之用,非仁之体。二程看来,仁就是理,仁就是道。从宇宙论上来说,生生之理为天道,其落实于人则为人道,故“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其落实于人者则为人道。”人...
《周易》中提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二程遗书》卷二上中则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天人合一思想的延续 B. 宋明理学背弃儒家传统 C. 人本观念进一步提升 D. 仁义道德观进一步强化 相关知识点: 试题...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
父母可以生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的心是本来就有的。宋代大儒说:仁者与天地万物同体,民吾同胞。只要有一个人还在受苦,我们的心就会不安,是不是?所以,仁是我们的本心、真心,它包容一切,仁爱一切,是一切光、一切爱的源头。所以,只要我们守得住我们本有的仁心,就会受用无穷,就是找到了生命的源头活水。
【答案】:C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是程颢的观点,其意思是:仁不仅表现为博施济众的社会关怀以及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还代表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就是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整体,甚至就看做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就会与自己休戚相关。它强调直接的内心感受体验,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