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以往儒者以孝悌、恻隐之心、博爱、博施济众等视为仁,二程认为此为仁之用,非仁之体。二程看来,仁就是理,仁就是道。从宇宙论上来说,生生之理为天道,其落实于人则为人道,故“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其落实于人者则为人道。”人...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 也就是说,仁不仅表现为博施济众的社会关怀以及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还代表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就是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整体,甚至就看做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就会与自己休戚相关。如果不能体会到万...
认为“仁”是“与物同体”,不分内外物我,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道德境界。“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同上)“仁”者就是“己”,与万物在主观上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也就是程颢本人所说的“须是合内外之道,一天人,齐上下。”(《遗书》卷三)取消主观与客观的界限,融客观为主观。程颢主张:人应该...
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 正确答案 以往儒者以孝悌、恻隐之心、博爱、博施济众等视为仁,二程认为此为仁之用,非仁之体。二程看来,仁就是理,仁就是道。从宇宙论上来说,生生之理为天道,其落实于人则为人道,故“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其落实于人者则为人道。”人从自身推到天地万物...
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 英语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英语 "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 的英文表达可以是 "The benevolent harmonizes with all things as one entity"。这句话试图传达的思想是,一个仁者(有仁德之人)能够与周围的一切事物和谐相融,感受到与万物相通的情感或精神共鸣。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程颢 B. 孔子 C. 董仲舒 D. 王阳明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根据题干材料“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可知这是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与...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 程颢 B. 孔子 C. 董仲舒 D. 王阳明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定二程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天理与人伦道德相结合,故选A 。
“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
程颢认为,一个人如能体会到万物盎然之生意就是仁,那他自然就“浑然与物同体”矣,“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存久自明,安待穷索”,自会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后来王阳明讲“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与此一脉相承。 具体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说:...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程颢B.孔子C.董仲舒D.王阳明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