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论认为行为是由态度、社会规范以及个体对自身的感知控制导致的。人们对各种行为进行考量,衡量每一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然后再决定如何行事。此外,计划行为理论还假定人们在承诺行动之前会考虑执行的可行性。定义 计划行动理论,是对合理行动理论的扩展,这个理论认为行为是由态度、社会规范以及个体对自身的感知控制...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zen于1985年提出的,距今已有36六年的时间了。计划行为理论已经成为预测人类社会行为的最常被引用和最具影响力的模型之一。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三个基本要素能够影响意图,而意图又能够影响行为。这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对行为的态度,关于行为的主观规范,感知对行为的控制。其中:对行为的态度强调的是人们对...
TPB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其变量包含: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Fishbein的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 of Multiattribute Attitude)。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及结果评估又决定行为态度。后来,Fishbein和Ajzen发展了多属性态度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源于Fishbein提出的多属性态度理论[1],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及结果评估又决定行为态度。Fishbein和Ajze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性行为理论[2],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的直接因素,它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这是计划行为理论的前身。后Ajzen(1985)增加了知...
计划行为理论是一个心理学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如何形成特定的行为意图,并如何将这些意图转化为实际行动。该理论由伊齐阿希·费歇尔(Icek Ajzen)于1985年提出,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发展而来。计划行为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测行为:通过评估个体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一个社会心理理论,用于预测和解释个人的行为。它认为行为意向是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而行为意向又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1. 行为态度:个人对特定行为的评价和态度。 2. 主观规范:个人对重要他人对该行为的期望的看法。 3. 知觉行为控制:个人对自己执行该行为的能力的信念。 TPB广泛应用于各种...
计划行为理论,源于Fishbein的多属性态度理论,它主张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而预期的结果评估与行为结果又反过来塑造态度。Fishbein和Ajzen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理性行为理论,进一步强调了行为意向作为决定行为的关键因素,它受到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双重影响。1985年,Ajzen引入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形成了完整的...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 TPB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 计划行为理论的提出计划行为理论是由Icek Ajzen(1988,1991)提出的。是Ajzen和Fishbein(1975,1980)共同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继承者, 因为Aj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