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
盟书是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订立盟誓时所记录的盟辞。明誓是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对内巩固统一,对外打击敌人而举行的一种礼仪活动,庄严而神圣。举行盟誓时要先掘地为坎,再奉置玉币(祭祀用的礼玉),杀牲,礼仪后将盟书与玉币、牺牲掩埋于坎中。仅《左传》所记,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举行的...
这里的素书,指的是帛书;简指竹木简书;纸即用纸写的书。东汉初年从长安搬运的书籍中就有纸质书,那么用纸制作书籍至晚在西汉末已经出现。与应韵同时的刘珍所写的《东观汉纪·贾逵传》载,公元76年汉章帝刘炟命博士贾逵(29—101)讲授《春秋左氏传》。为了使其有所参照,特赐“简、纸经传各一通”。说明东汉初期...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说明当时出现什么现象( )A. 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 奴隶消极殆工C.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 铁器和牛耕的使
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资治通鉴》 单项选择题 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罗马文明等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千年之间,它让瓷器和茶叶成为永久的中国名片,这段材料强调了“它”()。 A.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 B.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
健康管理部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经常(每周2~3次)参加锻炼的比例只有8%,不锻炼的首要原因是工作日很难找出业余时间锻炼;但员工们普遍存在想通过锻炼减重的需求,大家普遍反映员工餐厅的午餐菜品较少且油腻。 员工减重计划实施半年后,员工平均每周150分钟中等运动量的比例达到了30...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见下图)图一 春秋战国图二 春秋末期穿有时期的铁犁鼻环的牛尊(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 。 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
《春秋繁露》第二篇 玉杯第二(1) 本篇题解首句中“《汉书》提到这一篇名,不知此篇名取什么意思。”我鄙陋言轻,不妨大胆猜测一下,玉在古代通常用来制作为礼器,是身份权利的象征。玉杯应该也是一种礼器,而此篇中“缘此以论礼,礼之所重者,在其志。”说明礼最重要的在于其志,也就是动机。玉杯可载美酒亦可...
根据史书记载,在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国家了,这说明了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说明了天下趋于统一,大国在不断发展,小国走向灭亡。西周的诸侯国坐大后,为争夺天下霸权,战乱开始。至春秋时期,战乱持续频繁,春秋无义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