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句话是孔子所说,表达了他对于仁、礼、乐三者关系的看法。简单来说,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那么即使他遵循礼的规范,也无法真正体现出礼的精神;同样,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那么他演奏音乐也无法真正传达出音乐所蕴含的情感。 要找一个典型事例来说明这一点,...
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制定礼乐,必须具备中和的品德,他的声音能够作为音律、身高可以作为尺度,然后才有能力制定礼乐。至于器具等细节,那是乐功和祝史们的工作。所以曾子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也。”尧“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他的目的在于“敬授人时...
这句话中阐述了仁与礼和乐的关系:仁,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礼和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礼和乐都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才有意义。第二句话意思是,礼仪,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大操大办,不如心中哀伤。这句话中,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礼仪的本质问题,但他讲了礼仪要注重内容实质,反对搞程序繁琐,铺排浪费不...
【解答】(1)据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和“《论语•八佾》”可知,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死后,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 【注释】 ①如礼何:怎样对待礼仪制度。 【翻译】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解读】 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说到礼乐,就不能不提孔子他老人的偶像,礼乐制度的缔造者,被尊为“元圣”的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封邑为周,爵号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忠厚仁爱,政治与军事才能卓越,深受周武王的信赖。他辅助周武王伐纣,推翻商朝,建...
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出自于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及思想的《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赏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