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员制度是一项基本诉讼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审判的制度。制定起源 陪审员制度起源于英国。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员只参与案件的事实审而不参与法律审。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员与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员不同,不但参与案件的事实审,而且也参与案件的法律审。陪审员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出现...
陪审团制度是司法公正的制度性保障。陪审团随机成立,随机解散,陪审员对案件判决的结果不负个人责任,没有持续的社会舆论压力。判决一旦做出,陪审员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陪审团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治,较好地体现民主的精神,最大限度地避免司法部门的“关系学”,减少对法官个人素质的过份依赖,避免法官独专断...
陪审制度,是指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判的一项司法制度。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由人民陪审员代表人民参与案件的审理,是司法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或非职业审判员为陪审官或陪审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案件的制度。从公民中产生陪审官(员)参与法院审判案件的制度。起...
陪审制是指从一般市民中随机选出若干名陪审员,委派其参与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的审理,并独立于法官作出事实认定以及决定法律适用的司法制度。制度由来 陪审员的人数通常为6至12名,其整体称为“陪审团”。陪审团在刑事案件中通常会就被告人的有罪或无罪做出判断,而在民事诉讼中则通常会就被告有无责任或损害赔偿金额...
一、人民陪审员对陪审制度的认知概述 (一)陪审员认知的概念 (二)陪审员认知的特征 (三)陪审员认知的内容 二、人民陪审员认知的现状描述 (一)对我国陪审制规范体系的认知情况 (二)对陪审制运行现状的认知 (三)对其他参与主体的认知——以职业法官为主 (四)自我认知 (五)评价 三、影响人民...
改革主要内容是:改革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程序;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机制;探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职权改革;完善人民陪审员的退出和惩戒机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制度。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试点方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选择北京、河北...
一、研究的问题及基本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论证思路 第一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陪审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第一波——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繁荣与衰落(1949—1965)第三节 第二波——停滞、恢复与再衰落(1966—1997)第四节 第三波——司法改革下的陪审复兴(1998年至今...
《价值规则实践人民陪审员制度研究》是201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钟莉。内容简介 《价值·规则·实践:人民陪审员制度研究》追溯了我国陪审制度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及运作特点,并重点对当代陪审制度的运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该书以某基层法院H法院为例,通过对价值目标、制度安排和实践运作三个层面的考察,探讨...
《人民陪审员制度初探》是2005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怀效锋。内容介绍 为配合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宣传和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工作,作者初步汇集了我国近年来有关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陪审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见识,供广大读者和理论工作者研习人民陪审员制度时参考,冀求以此推动人民陪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