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这一图景,中国气象局印发《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方案(2023—2030年)》,制定了一段时期内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发展路线图,明确将锚定加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开展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前沿科技研究、统筹推进人工智能研发和气象业务应用、优化气象人工智能应用政策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
AI模式表现在预测精度上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接近,甚至在某些预报中精度超过传统数值预报方法。2023年汛期,盘古气象成功预测了“玛娃”“泰利”“杜苏芮”“苏拉”等影响我国的强台风路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对接入的AI模型与其数值天气预报对比显示,AI模式提供了更准确的预测。预报节省的时间和提升的精度使得人们...
12月30日,中国气象局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4年第二次会议,听取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进展汇报,审议2025年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领导小组组长陈振林主持会议并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的重要意义,坚持主动、互动、联动,突出实物工作量,积极推动人...
2024年3月1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将其升级为“风乌GHR”,首次借助AI实现了对中期天气进行10公里级的建模和预报,将预报分辨率提升至0.09经纬度(9km×9km),对应的地表面积约为81平方公里,比第一代“风乌”的精确预报范围大7倍。如今...
6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人工智能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风清”、人工智能临近预报系统“风雷”和人工智能全球次季节—季节预测系统“风顺”。综合国内气象大模型发展并对标国际前沿进展,中国气象局联合清华大学组建攻关团队,在大模型预报核心技术、预报精准程度上寻求突破,构建了“风清”大模型。该模型具有大气强物理融入...
以气象业务的“龙头”——预报为例,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能带来的是更准的目标识别、更高的预测准确率和效率、更强的数据挖掘能力……“这本质上还是通过算力、算法对大数据等信息进行挖掘整合继而实现的,是一种数据驱动的预报。”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室主任曹勇表示,...
去年4月,“风乌”大模型在上海发布,率先使全球气象有效预报时间突破10天,此后准确预测了“泰利”“卡努”等台风的路径。如今,全面升级的“风乌GHR”相当于一个“4K高清版”大模型,有助于实现更精细、更高效的气象预报。目前主要物理驱动和AI驱动的全球气象预报模型分辨率对比,风乌GHR在短期内实现空间分辨率质的...
以气象业务的“龙头”——预报为例,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能带来的是更准的目标识别、更高的预测准确率和效率、更强的数据挖掘能力……“这本质上还是通过算力、算法对大数据等信息进行挖掘整合继而实现的,是一种数据驱动的预报。”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室主任曹勇表示,其优势在于运算效率高,且消耗的计算资源...
第1眼TV-华龙网讯(常涵笑)12月26日,2024西部科技创新生态发展大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会堂举行。会上,重庆市气象局正式发布了“天资·12h”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暴雨是重庆每年防汛关键期的关注重点。聚焦成渝地区致灾降水精准预报的迫切需求,重庆市气象局与华为云技术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应用于气象领域,实质上是利用大数据、高算力等技术与气象预测的深度结合,形成智能跨域、多尺度、精准的气象体系,实现大幅度提升气象预报速度,增强预报时效性,以及从数据中挖掘规律和数理方程互补的局面。气象预报采用的技术手段经历了快速迭代和进步。马柱国自己也曾亲身历经在气候研究领域使用早期微型计算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