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于人口红利的研究总结起来有“结构论”、“期限论”、“因素论”等三种看法。“结构论”认为,人口红利是人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导致的高劳动力参与率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期限论”将能够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就业机会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时期...
虽然人口红利理论并没有直接挑战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意图,但是,受这种研究范式启发,以中国实践为对象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便可以揭示出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说的局限性(蔡昉,2010)。 本文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为背景,简述经济学界对于人口—经济关系的认识的变化,以过程和文献回顾相结合的方式,概述人口红利对于中国高速...
所以说,所谓的人口红利是一个伪命题,这个理论也是一个错误的理论。人口并不是能够无限增长的,也不需要一直增长。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口必然趋向平衡和稳定,这是客观规律。从长期来看,人口不再增长并不一定是坏事,经济发展并不需要不断增长的人口来支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级,对于人口的依赖性不再那么显...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式微,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提出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开拓了新视角。中国式第二次人口红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口质量的提升可以部分抵消由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带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作出“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和“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官方判断,基于此,从学术规范视角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红利理论迫在眉睫。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金牛,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旭...
报告指出,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是人力资源总量而非人口总量。传统人口红利理论存在缺陷,过度强调人口及劳动力绝对数量,忽略人口素质提升,而人力资源总量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内考虑到人口素质(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人口工作时间储备的指标。根据计算,中国人力资源总量到2050年前仍能保持增长。
但现在最可怕也可被的就是“人口红利”成为地方官员追求GDP的主导观点和逻辑。山西长治的“无敌雷人招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陶醉并保持这种人口红利理论等同于说,我们的终于做了官老爷的“包衣奴才”了,清代的“包衣奴才”是世世代代遗传的,而那些奴才却引以为傲,觉得做奴才也是一件幸事。中国的父母辛辛苦苦养育...
理论一点点|中国进入人口红利的关键转变期 北京日报客户端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红利,包括数量型、质量型和配置型三种类型。其中,数量型人口红利,以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层面的发展变化为人口机会;质量型人口红利,以人口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层面的发展变化为人口机会;配置型人口红利,以人口在地区和产业层面的发展变化为...
蔡昉认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及提高储蓄率的人口红利并通过计算得出人口红利对于那段时间的gdp贡献率达到了20以上他如田雪原陈友华等也分别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人口红利对gdp的贡献率虽然所得结果并不一样但都表明了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且作用非常大 “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和老年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总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20 世纪50至70年代,利用第一次人口红利,日本经济实现年均10%的高速增长。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消失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