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我们要深刻认识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意义重大...
二是固本强基,提升产业体系韧性。统筹做优存量产业和做强增量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优化“梯度”格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提升“链条”畅通能力。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实现“块状”突...
全面促进要素资源共享共用、协同创新提升制造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实体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从国家层面看,首先要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依托国内大循环的产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并作出了系统全面部署。 2024年8月31日至9月2日,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配套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成果展示活动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图为9月1日,在活动现场拍摄的新能源...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我国已在多个政策文件和高层会议中强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比如,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系统谋划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构建畅通稳定的循环体系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重要前提。进一步稳固重点...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通过智能制造...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体系,形成标准化的供应商评估监督机制,培育良好的生产运营质量控制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要以数智赋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以科技创新驱动关键核心领域强链补链。■魏际刚 李苍舒 产业链供应链连接国民经济上中下游环节,涉及产品从研发、原...
加强我国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区域合作机制。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应加强与全球特别是区域重要供应链经济体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借助已有的区域贸易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利用我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模式。数实融合作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的核心路径,正逐步展现其在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中的关键作用。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供应链的智能化和协同性,还能够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决策增强产业链应对外部冲击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