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如图1-5所示,将两台交换机通过peer-link链路连接并以同一个状态和主机进行链路聚合协商,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图1-5 M-LAG示意图 M-LAG的作用 负载分担 如图1-6所示,M-LAG双活系统在...
表1-1堆叠与M-LAG的对比 对比维度 堆叠 M-LAG(推荐) 可靠性 一般: 控制面集中,可能故障在成员设备上扩散 设备级、单板级、链路级等都具备高可靠性 更高: 控制面独立,故障域隔离 设备级、单板级、链路级等都具备高可靠性 配置复杂度 简单:逻辑上是一台设备 ...
1、负载分担 M-LAG双活系统在接入设备双归接入场景下,接入设备通过Eth-Trunk的方式接入到M-LAG设备组,M-LAG的成员设备接收到接入设备通过链路捆绑负载分担发送的流量后,共同进行流量转发。 M-LAG负载分担示意图 2、提高可靠性 M-LAG接入普通以太网场景,由于M-LAG主设备的上行链路故障,通过M-LAG主设备的流量均经过...
如图20-19所示,DeviceA和DeviceB间部署M-LAG,M-LAG设备和ServerA通过跨设备的链路聚合进行链路聚合协商,实现ServerA的双归接入。 DeviceA与DeviceB形成负载分担,共同进行流量转发。当DeviceA或DeviceB发生故障时,流量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台设备,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M-LAG基本工作原理请参见《配置指南-以太网交换》里...
在堆叠方案中两台设备虚拟为一台,控制层面只有一个,两台设备的表项依靠LIPC进行同步,M-LAG方案中依靠M-LAGPDU进行同步,在S-MLAG方案中两台设备控制层面完全独立,所以需要在接入交换机上配置arp转为直连路由,然后重分布进BGP,然后通过路由做到全网同步。
通过M-LAG,可以在不共享控制平面的情况下实现跨交换机的链路聚合,从而避免了单点故障并确保了网络的高可用性。 M-LAG组网推荐方案组网示意图 01 优势 实现无阻塞的数据中心网络:M-LAG可以为服务器提供两个独立的物理路径,即使其中一个路径发生故障,也可以通过另一个路径维持数据流的连续性,从而实现无阻塞的数...
三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上。VRRP主要应用于路由冗余场景,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多台设备的协同工作;堆叠技术则侧重于通过物理连接实现多台设备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而M-LAG则适用于需要跨设备实现链路聚合的场景,通过聚合多条物理链路,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可靠性。总的来说,VRRP、堆叠和M-LAG...
【摘要】 快速了解VRRP、堆叠、M-LAG这三种网络虚拟化技术以及它的使用场景,帮助深入了解虚拟化技术及其应用。 随着数据中心访问量的逐渐增大以及网络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交换机虚拟化技术被众人关注。很多人表示分不清M-LAG、VRRP、堆叠三大虚拟化技术,觉得交换机虚拟化技术生涩难懂。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初步了解一下...
具体来说,堆叠技术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使多个交换机在逻辑上构成一个单一设备,从而提升网络性能与可用性。此技术适用于多种场景,例如在数据中心环境中,通过堆叠多个交换机,可以构建出一个高密度、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架构,满足对网络性能与可靠性的高要求。而M-LAG(Multipath Link ...
交换机虚拟化技术VRRP就是把几台设备组成一台虚拟路由设备,将虚拟路由的地址作为用户的默认网关来实现与外部网络通信;堆叠就是几台交换机组合成一齐,组合成整体设备;M-LAG就是跨设备的链路聚合组。VVRP解决网络冗余,堆叠增加端口的密度和带宽,充分发挥交换机的性能,M-LAG的网络可信度非常高,设备控制层面独立,能单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