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在交州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文化方面。他重视儒学的传播,与避难的学者们交流学术,著书立传,可以说是儒学传入越南的第一功臣。士燮还创造了最早的喃字,这是一种假借汉字、依据越南语读音创造的文字,类似于日语的假名。越南脱离中原独立后,官方文字依然是汉字,但民间一直存在汉喃文,直到19-20世纪被拉丁字母“国语字...
虽然孙权对士燮的兄弟子侄们赶尽杀绝,但越南人却很感念士燮。士燮曾控制越南北部几十年的时间,所以越南人视其为王。士燮掀起的儒学热深深地影响了越南等周边国家,受到了越南民众的高度赞赏,士燮被越南统治者和学者尊奉为“士王”、“南交学祖”,先入帝王庙后入文庙,至今祭祀不绝。士燮不仅将儒学传入交州,...
可以看出士燮主动归降的高明之处,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士燮明白孙权要的是一个稳定的交州,孙权要想治理好交州还得依仗自己。果然,士燮归降后被孙权封为左将军,依旧做交趾太守,名义上步骘是刺史,实际上交州依然在士燮掌控之中。公元220年,士燮为表忠心,将儿子士廞送至东吴为人质,孙权任命其为武昌太守,士燮...
这位仙王统治了交州四十余载,是三国时期岭南地区著名的“交州王”,然而却在《三国演义》中被完全忽略,致使在中国倒没多少人知道。他就是士燮(xiè),在越南人心目中,他比其他那些纵横于三国时期的人物知名度要大得多。 位于越南的士燮庙及陵寝的正门(来源:http://vanhoatamlinhviet.com/) ...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祖上本是鲁地人,因为躲避西汉末年王莽之乱才从山东逃到交州,到了士燮这一辈,已经在交州经营了七代人,成长为了当地的顶级士族。士燮的父亲官拜日南太守,他自己也早早就被送到洛阳读书,随后被举为孝廉,拜为尚书郎;父亲去世后,士燮在丧期满后便被擢升为交阯太守。黄...
士燮(xiè),字威彦,生于137年,卒于226年,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来自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是当地的一位军阀,割据交州一带。📚【释义】 “燮”字在这里读作“谐和,调和”的意思,同时也作为姓氏使用。士燮在三国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交州地区。📸【相关图片】 ...
在此基础上,割据交州的士燮,在名气上自然比不上曹操、孙权、刘备等诸侯。士燮是交州本地人士,于公元137年出生。因此,士燮出生的时候,东汉还是比较强盛的,和东汉末年的情况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公元187年,士燮被朝廷册封为交趾太守。公元195年,交州刺史朱符被杀。趁着这一机会,士燮任命自己的兄弟执掌交州的...
不过,对于士燮来说,则是割据交州40年左右。中平四年(187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黄武五年(226年),士燮病逝,享年九十岁。诚然,士燮这位诸侯获得了善终的结局。但是,他的后裔则因为士徽的叛乱,所以几乎被孙权灭族。一 首先,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归附。此后,士燮被...
第二,士燮促成设立交州,完全出于公心。 士燮作为出生于梧州的本地人,更能体会到要对当地实施改革,必要建立覆盖全境的州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且让原“交阯刺史”成为名正言顺的“交州牧”,交州地区的管理才能真正走上正轨。为此,士燮找到担任交阯刺史的张津,与其商量,并得到张津的同意。于建安二年(197年)交阯刺史张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