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中国影像方志]三万八千多行的苗族史诗《亚鲁王》 完整唱诵需要七天七夜 选集 更多 《中国影像方志》 第876集 西藏江达篇 《中国影像方志》 第875集 山东桓台篇 《中国影像方志》 第874集 青海海晏篇 《中国影像方志》 第873集 内蒙古达拉特旗篇 ...
《亚鲁王》是一部 26000 余行的大型英雄长篇史诗,主要流传于安顺市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罗甸县、长顺县、惠水县、平塘县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谟县。此外,在花溪区、龙里县、息烽县等苗族地区也有少量流传。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讲述了苗族西部支系在...
据专家判断,史诗《亚鲁王》所传唱的是西部方言区苗人的迁徙与奋斗史,主角亚鲁王具有深谋远虑、英勇豪迈、开拓进取、有情有义又狡黠智慧的特质。由于古代苗族没有文字,千百年来,亚鲁王通过东郎的吟唱,有血有肉存留于世,史诗涉及历史、民俗、节日、婚嫁、饮食等方方面面。冯骥才在《发现<亚鲁王>》一文中写道:《亚鲁...
《亚鲁王》是苗族文化中一部非常重要的长篇英雄史诗,它主要在苗族的送灵仪式上演唱,完全依靠口头传承,没有文字记录。这部史诗讲述了西部苗人创世、迁徙和征战的历史,主角是亚鲁王,他是苗族人民世代颂扬的英雄。《亚鲁王》在2009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要项目,被文化部列为当年中国文化的重大发现之一,随后被...
很多活态史诗是在仪式中演述的,从演述语境的角度可将史诗分为仪式类史诗与非仪式类史诗。《亚鲁王》与《簪汪传》是流传于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两部仪式类史诗,就已经整理出的文本的主要内容来看,两者可视为互文,为一部史诗的不同变异。如果将两部史...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是2009年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的一项重要发现,至今仍广泛流传并在麻山苗族丧葬仪式中运用,是对亡灵返回亚鲁王国时代历史的神圣唱诵。主要流传并运用于安顺市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分散流传并运用于邻近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罗甸县、长顺县、惠水县、平塘县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
正在播放上海交通大学-远古寻音——苗族非遗史诗《亚鲁王》的数字化传播 华北理工大学-非遗剪纸进课堂——开创文化与专业特色巧妙融合的新篇章 00:04:53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宣城徽文化研学 00:02:05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侗乡雅舍 00:04:59 文山学院-山语·三弦——文山学院非遗传承实践课 00:05:04 上海交通大学...
英雄史诗《亚鲁王》 《亚鲁王》是苗族的一部英雄史诗,长约两万六千余行,涉及古代人物一万余人,四百余个古苗语地名,二十余个古战场的细腻描述,至今口头传承于我省麻山苗族地区的三千多名歌师中。这部史诗,常在麻山一带苗族丧葬仪式中运用,它是对亡灵返回亚鲁王国时代历史的神圣唱诵。史诗的吟唱,用的是西部苗族语言...
《亚鲁王》是苗族文化中一部重要的英雄史诗,讲述了苗族先祖亚鲁王的故事。这部史诗主要在苗族的送灵仪式上演唱,通过口头传承,没有文字记录。它讲述了西部苗人的创世故事、迁徙和征战的历史。亚鲁王作为苗族的首领,被世人誉为民族英雄。2011年5月23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亚鲁王”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
生活在贵州贫困的麻山石漠化地区的苗族亚鲁王后裔,对生命死亡的最大终极关切的感受尤为独特,这种感受,体现在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以及亚鲁王后裔生命终极关切信仰中的死亡葬礼仪式过程里。生命终极关切信仰的死亡葬礼仪式过程,回答了生命从哪里来,生命死亡后到哪里去的最大生命终极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