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法国哲学家、外交家。出生于莫斯科,原名亚历山大·科热夫尼科夫。家庭富有,跟政界关系密切,也是书香门第。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侄子。1919年科耶夫离开苏俄,前往德国。在德国,他靠做生意来维持生活,同时研究哲学。1926年,他获得了海德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德国精神病学家、哲学家卡...
亚历山大·科耶夫:俄国哲学家人物简介 DOCS 01 亚历山大·科耶夫生平与历史背景 亚历山大·科耶夫的出生与成长 💡 1889年9月24日出生于俄国特维尔省 •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 •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1907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 •对哲学的兴趣使他开始研究...
亚历山大•科耶夫,一个谜一般的人物。他对后现代思想的影响如此知名,却鲜被理解。同时透过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双重视角来阅读黑格尔,科耶夫创造出了一套狂野的理论,如果说不是一种催眠般的混合物的话。在这本书中,德鲁里展示了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的本质,以及它同时对法国知识分子和美国知识分子所有的那种非凡影响。
科耶夫的生平与中国有着多重交织,从父亲在日俄战争中的牺牲到个人对东方哲学的兴趣,再到作为欧共体缔造者之一的角色,他的经历展现了哲学与国际政治的深刻联系。 1 亚历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1902~1968)最早与中国发生(间接的)关系,还是三岁的时候。那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的土地上打得如火如荼,...
在亚历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的《黑格尔阅读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Reading of Hegel)》中,其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那最初的战斗场景加以提及,来对工作之起源加以解释。根据黑格尔的描述,两个自我意识相互斗争,其中一个获胜。另一个自我意识便有两个选择:死亡,或进行工作以满足胜者之欲望。[2]...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法国哲学家、外交家。出生于莫斯科,原名亚历山大·科热夫尼科夫。家庭富有,跟政界关系密切,也是书香门第。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侄子。1919年科耶夫离开苏俄,前往德国。在德国,他靠做生意来维持生活,同时研究哲学。1926年,他获得了海德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德国精神病学家、哲学家卡...
亚历山大·科耶夫: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亡概念 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亡概念 (1933一1934年课程最后两次讲课全文) 选自科耶夫著《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 在《精神现象学》序言的一个主要段落中(19一24页),黑格尔描述了他的哲学的要点;他在那里列举了作为其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从中得出的主要结论。对这一段的理解...
科耶夫认为,工作精神——或者说精神化的工作身体(spiritualized working body),可以战胜动物性的人类身体(animal human body)。换句话说:他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无产者将继续工作。但他们不会仅仅为了生活或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工作;他们会为了维持他们的革命所取得的精神化的生命形式而工作。
亚历山大·科耶夫 作者:[法] 多米尼克·奥弗莱 (Dominique Auffret)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品方:三辉图书 副标题:哲学、国家与历史的终结 原作名:Alexandre Kojève: La philosophie, l'État, la fin de l'Histoire 译者:张尧均 出版年:2013-10 页数: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