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无法阻止日益高涨的革命团体活动。1874年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策划暗杀沙皇的计划,最终使得亚历山大二世于1881年遭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终年62岁 [12]。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政治、军事、司法、教育、财政等方面的改革,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他被称为“解放...
可伴随着西方各国的改革过后,农奴制明显是一种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制度。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全国90%以上的人都是农奴,这些农奴们,本该可以为国建功立业,或者在各行各业成为拔尖人才的,结果却全都在地里刨食。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以后,农奴反抗的情绪越发激烈,再不改革基本就得崩盘。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
试题来源: 解析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农奴的法令,进行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故答案为: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反馈 收藏 ...
作为改革者的亚历山大二世出生于1818年,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儿子。仰赖于父王的极高期望与严苛的教育,亚历山大二世从小浸染于政治事务之中。尽管他拥有敏感而诚挚的个性,善于社交、风度翩翩,偏偏在坚韧不拔的意志上有所欠缺,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似乎天生便不是个适合应对动荡与危机的主角。在父亲的悉心调教下,...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这成为改革的根本原因,同时1853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
而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则像个迫不及待的舞者,心中暗自发誓要把俄国带入现代化的舞池。走出阴霾: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宣言”当亚历山大二世继位时,他意识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工业和政治体制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这就像是一个参加马拉松比赛却穿着厚重冬装的选手,怎么可能跑赢人家?于是...
第一步改革的必要措施是废除农奴制度,需要亲自下场进行实施。农奴制度是沙俄的一个典型表现,尤其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为了争取地主阶级的支持,叶皇将地主们的利益推向了极致,导致农奴们的生活十分艰难。然而,随着西方国家的改革,农奴制明显成为一种过时的制度。在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全国90%以上的...
在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但广大的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审理案件;在军事、教育方面,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
沙俄通史: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革命与改革的“赛跑”关键词:亚历山大二世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亚历山大三世被誉为和平缔造者 前因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他的改革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因而威胁到了他的个人生命安全。后果 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的次子亚历山大三世继位,在父亲改革的基础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