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时期,官方在九经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尔雅》共十二部儒家经典刻成石经放置于太学之内,史称“开成石经”或“开成十二经”,这样就是十二经。从唐朝起,孟子及《孟子》地位开始升高,到了宋时,《孟子》也被列入经学,这样就成了十三经。别名 “[唐]韩愈《进学解》:“《诗》正而葩。”后...
(2)以《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加五纬称十经,《南史·周续之传》:“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 十二经儒家十二部经典 。(1)始见于《庄子·天道》篇。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以为有三义:1.《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加六纬。2.《易》上下经,连同《...
颜师古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十三经”指《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这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
了解儒家经典“十三经”的基本构成及“四书五经”的含义。 (1)、六经: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整理过的六部古代著作被奉为经典,史称“六经”,即:《诗》(《诗经》)、《书》(《书经》、《尚书》)、《易》(《易经》、《周易》)、《礼》(《礼经》、《仪礼》)...
📜 五经原本是六经,孔子在春秋时期教授弟子们《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后来,《乐经》被焚毁,五经便成了五经。📘 儒家十三经的演变也颇具趣味。汉代设立的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唐代增加了《周礼》和《礼记》,与《仪礼》合称“三礼”,并将...
六经是指五经之外,再加上“乐”,即“乐经”。但“乐经”已经失传,今已不存在了,所以现在只有“五经”。 七经是指五经加上《论语》和《孝经》。《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是孔子为曾子讲孝道的言论记录,由曾子的门人所记。
七纬是对应于儒家“六经”及《孝经》的七种纬书,包括《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七纬均托名为孔子所作,这些书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凶吉,预言治乱兴废。“九经”包括哪些 汉武帝时,以“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和“三礼”:《周礼》《仪礼...
六经是指五经之外,再加上“乐”,即“乐经”。但“乐经”已经失传,今已不存在了,所以现在只有“五经”。 七经是指五经加上《论语》和《孝经》。《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是孔子为曾子讲孝道的言论记录,由曾子的门人所记。
到了唐代,《春秋》分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种,《礼经》分为《周礼》《仪礼》《戴礼》三种,于是便有了“三传”“三礼”的说法。合《易经》《书经》《诗经》,并称“九经”。宋代人又将《尔雅》《孝经》《论语》《孟子》四种书并入九经中,于是便有了“十三经”的说法。宋代朱熹将《礼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