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各为一经,《论语》、《孝经》合为一经,共十经。见《宋书·百官志上》 。(2)以《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加五纬称十经,《南史·周续之传》:“通五经五纬,号曰十经。” 十...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四书五经)九经:《易》、《书》、《诗》、《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十三经:《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
到了唐代,《春秋》分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种,《礼经》分为《周礼》《仪礼》《戴礼》三种,于是便有了“三传”“三礼”的说法。合《易经》《书经》《诗经》,并称“九经”。宋代人又将《尔雅》《孝经》《论语》《孟子》四种书并入九经中,于是便有了“十三经”的说法。宋代朱熹将《礼记》中...
了解儒家经典“十三经”的基本构成及“四书五经”的含义。 (1)、六经: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整理过的六部古代著作被奉为经典,史称“六经”,即:《诗》(《诗经》)、《书》(《书经》、《尚书》)、《易》(《易经》、《周易》)、《礼》(《礼经》、《仪礼》)...
国学经典中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演变 五经--- 所谓的五经,是指孔子或其弟子选编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部经典。《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以风最为生动、丰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公文汇编,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课本”...
“四书五经”、六经、七经、九经、十三经,究竟是怎么回事?[一点资讯]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据说在先秦时期原本是有六经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乐》经失传,只剩下《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家的这五部典籍就被奉为...
以后,儒经逐渐扩大范围,由“五经”发展到唐代的“九经”,“十二经”,直到宋代的“十三经”。 十三经 “十三经”指十三部儒家经典,它的形成有一个具体的过程。 在“五经”“六经”之后,汉代有“七经”的概念。 汉代的“七经”一般是“五经”加上《孝经》和《论语》,但也有其他说法。
《诗》代表信。五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后来秦始皇焚书后,《乐》经消失,于是后人将《论语》加入五经中,称其为六经。《后汉书·赵典传》提到五经加上《论语》和《孝经》被称为七经,但亦有人认为应包括《易》、《诗》、《书》、...
五、十一经 唐文宗年间(公元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经以及《论语》、《孝经》都刻在石碑上,总共十一部书,称为十一经。这些经书刻石至今保存下来,就是有名的“开成石经”。六、十三经和《十三经注疏》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和《尔雅》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北宋哲宗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