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寺的建筑布局暗合禅宗 "不立文字" 的哲学思想。整座寺院依山就势,从山门到真身殿形成步步高升的格局,隐喻着修行次第。天王殿的 "大肚弥勒" 与 "四大天王" 造像,以世俗化的形象传递着 "包容" 与 "守护" 的禅理;大雄宝殿内三尊贴金佛像神态安详,背后的海岛观音壁塑则展现着 "普度众生" 的慈悲胸怀。...
四祖的直传弟子是五祖弘忍,也就是那个无姓的小孩,他被道信收留时才七岁。十三岁时,正式剃度为僧,他在四祖门下,白天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道信圆寂前,付法传衣给他。道信圆寂后,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由于当时僧俗道众多为...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是达摩禅法的重要传承者。他住在黄梅东山寺,教化众生数十年。一日,有弟子请教修行之要。五祖开示道:"修行路上最难突破的是四相,若能明白舍离四相的秘诀,当下就能见性成佛。"这番话不仅点醒了在场弟子,更成为后世禅门重要的心法。这天,东山寺的禅堂内坐满了前来参学的僧人。五祖弘忍端坐...
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禅宗强调修道的根本是自识本心,也就是明心开悟,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夫、天人师、佛。真心本来清净无染,不生不灭,也不分别善恶、美丑、利害、得失,于一切境无染无著,故无分别。自性本就圆满,修行不会增加,不修也不会减损...
禅宗五祖弘忍: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六祖坛经》: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三更时分,五祖弘忍传授佛法与衣钵给慧能,此事无人知晓。他传授的是禅宗“顿教”法门,即顿悟成佛之道。随后,他将禅宗衣钵传给慧能,并告诉他:“你即...
五祖表自禅师悟道因缘蕲州(今湖北蕲春)五祖表自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怀安(今河北境内)人。出家后,即游方参学,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虽参学时久,却未有省悟。当时圆悟克勤禅师亦在五祖门下,为首座和尚,道眼已明。表自禅师于是向他请益。圆悟禅师道:“兄有疑处,...
五祖弘忍自传心印以后,当夜就送六祖慧能渡江南行,并亲自为他把橹说:“我是师父,该是我渡你!”慧能答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能蒙师法令,今已得悟,就该自性自度了。”五祖听后,说道:“极是极是,望你努力,以后佛法就靠你大行天下了。”五祖说完,不再送慧能,下船自回...
五祖弘忍是禅宗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禅宗五祖,继承了四祖道信的衣钵,并进一步发展了禅宗思想。弘忍俗姓周,祖籍寻阳,后定居黄梅县。他七岁便随道信禅师出家,成年后成为道信的首座弟子,并在道信圆寂后继承其衣钵,成为禅宗五祖。弘忍在黄梅双峰山传法,吸引了大量弟子,形成了著名的“东山法门”。他的禅法...
五祖弘忍对禅宗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他“伯乐相马”,选定慧能为六祖。六祖慧能,俗姓卢,广东新州人,幼年丧父,迫于生计,他与母亲一道移居到了南海。母亲守志抚孤,千辛万苦把他养大成人,因家境贫寒,慧能只好靠采樵卖柴养母为生。有一天,他到市上去卖柴,在客店中,见一位客人正在聚精会神、津津...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俗家姓周,蕲州黄梅人(今湖北蕲春),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当时,四祖道信正好驻锡在破头山,他们属于邻居,这栽松道人便问道于道信禅师:“您的佛法,我能够听闻吗?”道信禅师回答他说:“当然可以,不过你年纪太大了,就算有所感悟和得道,也来不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