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便以杖三击其碓而去,慧能会其意,就在三更来到五祖房中,五祖再一次为他说《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慧能彻悟自性本不生灭,本无动摇,本来清净,能生万法。于是,五祖就为慧能付衣法,并念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复无种,无性亦无生。传法结束后,五祖劝他最好深藏不...
首先,六祖大师偈中的“佛性常清净”是以前两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为前提的,其“清净”是以破除实体执为内涵的,即清净与空、无一物是同一内涵,都有“佛性本空”义。五祖都是传了什么给六祖 但是此时的六祖并没有大悟、彻悟,还停留在大乘佛法破除二我执的偏空之智,所以偈中所言的“佛性”也是...
五祖弘忍大师知道慧能已悟得了本性,便对慧能说:“不能认识本心,学习佛法是没有用的。如果认识了自我本性,识见了自己的本心,这样的人就可称为大丈夫、天人师和佛。”五祖弘忍三更时分传授慧能佛法,这件事在当时人们都不知道。五祖把禅宗顿悟法门和衣钵传给了慧能,说:“你现在是第六代祖师,请善自珍重,好...
五祖禅寺位于黄梅县城北的东山,是五祖弘忍于唐代永徽五年创建的。它不仅是五祖弘忍的道场,也是六祖惠能得法接受衣钵之地,被称为“天下祖庭”!这里是惠能接受五祖传法和衣钵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衣钵引发的地位之争,导致惠能大师长达15年的逃难生涯,下面小编来讲讲惠能大师的传奇故事!岭南樵夫,千里寻师 当年,惠能...
五祖弘忍作为禅宗第五代祖师,他的教导和指导,对六祖慧能的修行道路起到了关键作用。一天,五祖弘忍正在向众弟子诵读《金刚经》时。读到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禅宗教义。这一瞬间,六祖慧能的修行生涯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慧能的顿悟 当五祖弘忍诵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惠能 禅宗的六祖惠能,幼少失父,以砍柴进城出售,孝养母亲,据说,有一天,于城中听到一位客人诵《金刚经》而无师自悟。但他在此之前,已亲近过《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菩萨 戒》等经,他的机缘早已成熟的。至于他和五祖初见面的问答。提到...
五祖答:“能者得。”于是僧众凑到一起分析,认为卢行者名能,一定是他得法潜行了,于是相约追踪。经过两个多月的搜索,终于在六祖到达大庾岭时给发现了,众僧中有个叫惠明的本是将军出身,他身强足捷,体力超人,先追到了慧能。六祖心想:此衣只表示征信而已,难道凭力气就能抢去吗?于是就将衣钵掷到石头上...
五祖选衣钵传人时,慧能因呈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独得五祖之心。后五祖秘传衣钵与慧能。 慧能离开五祖后,隐居猎人队中17年,后于曹溪广演顿悟禅,开创出禅宗一花开五叶的辉煌禅史。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六祖示寂,世寿76岁。弟子法海记录其教法成...
六祖慧能的偈颂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许多人不理解,五祖弘忍似乎对六祖慧能不佳,为何还将衣钵传授给他?事实上并非如此,五祖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保护慧能。其一:六祖慧能长途跋涉至黄梅五祖弘忍处学习佛法,却遭冷遇。事情经过如下: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五祖弘忍问...
同时为了更好地磨砺六祖惠能,故意把他安排到米房里做舂米工作,这一切看似很正常,实际上,是五祖弘忍故意折磨惠能,以此来成就六祖惠能,只是为了来消除他的业障,同时也是为了增长他的福德。而六祖惠能每天做着杂活,内心丝毫没有抱怨,而是以平常心和慈悲心去对待,试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你,你能像六祖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