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礼通考》中,吉礼主要涉及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仪式;嘉礼则包括婚礼、冠礼、乡饮酒礼等庆祝和表彰的礼仪;宾礼主要指的是接待宾客、外交使节的礼仪;军礼则涉及军事出征、凯旋等仪式;凶礼则主要处理丧葬、哀悼等事宜。每一种礼仪都有其独特的仪式流程和文化内涵,如吉礼中的圜丘祀天,就...
清秦蕙田的《五礼通考》262卷,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裁减《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等文献之资料,条分缕析,按类排比,后附案语,考辨吉、凶、宾、军、嘉五礼,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古籍简介 《五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四库提要 清秦蕙田撰。蕙田字树峰,金匮人...
《五礼通考》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曾国藩盛赞此书,称其:“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 本次点校出版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对全书加新式标点,并加专名线;二是各个版本进行对校,订正底本讹误,补缺改正;三是对《五礼通考》征引文献进行核对,订正谬误。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国...
五礼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总称,包括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清代成书的《五礼通考》对中华礼制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总结梳理,被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百科全书”。“古之所谓礼,其范围之广,与今日‘文化’之概念相比,或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学者认为。在此意义上,一部《五礼通考》也可说是一部...
《五礼通考》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清) 秦蕙田 撰,方向东,王锷 点校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经学,经学的核心是礼学,儒家经典“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包括《大戴礼记》)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源头,也是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政府制定礼仪制度的根据。 朱熹曾说:“礼乐废坏二千余年,...
《五礼通考》:一份礼仪之邦的文献证明 中华书局近日出版的整理本《五礼通考》(资料图片)“洪武元年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先期,皇帝散齋四日,致齋三日。前祀二日,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省牲器……”这是公元1368年的一场天坛祭天仪式,时隔600多年,这场祭天仪式的种种细节仍然有迹可循,翻开近日出版...
《五礼通考》(全20册) [清]秦蕙田 撰,方向东、王锷 点校, 中华书局 《五礼通考》268卷,由清秦蕙田于雍正二年(1724)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历时38年编修而成。全书按吉、嘉、宾、军、凶五礼次序,分类编排,考察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演变的历史。全书会通经史,梳理礼制,分类详明,征引丰赡。征引文献以经书为主,以...
📖 《五礼通考》是清代学者秦蕙田编纂的一部重要礼学著作,全书分为二百六十二卷,包括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五大类,共计七十五小类。🎁 这部作品以历代儒生传注、考据为参考,广泛引证,是研究古代礼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详细考订了五礼的古今沿革、本末源流、异同得失,上至王朝礼仪,下至民俗习惯,古礼...
《五礼通考》268卷,由清秦蕙田于雍正二年(1724)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历时38年编修而成。全书按吉、嘉、宾、军、凶五礼次序,分类编排,考察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演变的历史。全书会通经史,梳理礼制,分类详明,征引丰赡。征引文献以经书为主,以史书为辅,兼及子部、集部,凡经、史、子、集中涉及礼仪、礼制的内容,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