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宋]普济《五灯会元篇》 原文及译文 【原文】上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 【译文】义怀禅师在禅堂上说道:“大雁飞过天空,影子落在水中。但雁没有故意投下身影的打...
五灯会元 作者:普济 年代:宋朝 分类:释家 作品简介:《五灯会元》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书。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个刻本。宝祐本于清光绪初年始由海外传归,卷首有普济题词,王庸序。卷末有宝祐元年武康沈净明跋。至正本比较流行...
五灯”指:《景德传灯录》,法眼宗道源撰; 《天圣广灯录》,临济宗李遵勖撰;《建中靖国续灯录》, 云门宗惟白撰;《联灯会要》,临济宗悟明撰;《嘉泰普灯 录》,云门宗正受撰。普济对上述“五灯”进行删繁就简, 将一百五十卷缩编为二十卷,合五为一,故称《五灯会元》。宝祐本沈净明跋言:“禅宗语要,具在五...
1、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2、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体。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3、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
出自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六。这句话说明真金能自然放光,关键是要自我完善。4、塞北千人帐,江南万斛船。出自宋·普济编《五灯会元》卷十一。这句话说明地理条件不同,习俗就会不同。比喻引申之,也可以说明因地制宜应对世事的重要性。5、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出自宋·普济编...
鸟栖林麓易,人出是非难。——《五灯会元》释义:鸟雀在茂林之中飞进飞出容易,但是人若想跳出是非则难上加难。此句是说,人世便是是非场,一旦降生为人便已入是非之地,谁都无法跳脱,所以面对世间的是是非非要淡然处之,心存达观。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五灯会元》释义:击打水面会让鱼感到头痛...
五灯会元是指五位禅宗祖师的会元之事,意味着五位禅宗祖师的思想和教诲在一起交流、对话、互相启发。这对于禅宗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位禅宗祖师分别是弘忍、惠能、律师、智能和智者。他们各自代表了禅宗的不同流派和思想,但都对禅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五灯会元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个会元,五位禅宗祖师能够...
五灯”指:《景德传灯录》,法眼宗道源撰;《天圣广灯录》,临济宗李遵勖撰;《建中靖国续灯录》,云门宗惟白撰;《联灯会要》,临济宗悟明撰;《嘉泰普灯录》,云门宗正受撰。普济对上述“五灯”进行删繁就简,将一百五十卷缩编为二十卷,合五为一,故称《五灯会元》。宝祐本沈净明跋言:“禅宗语要,具在五灯。”...
本篇将摘选《五灯会元》五句禅语,与君共参。 一,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义:佛祖在灵山法会之上,曾经摘得一朵鲜花以示众人,但众人皆疑惑不解默然相对,只有迦叶尊者看罢展露笑颜。此句便是“拈花一笑”的典故,也是成语“会心一笑”的出处,意思是说佛祖在一个细微的举动便...
禅宗经典《五灯会元》卷三——马祖道一禅师篇 原文及译文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邡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唐开元中,习禅定于衡岳山中,遇让和尚。同参六人,唯师密受心印。﹝让之一,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