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梵文 Vairocanabuddha)代表法界体性智: 佛身颜色:白色 代表意义:自性清净 净土名号:色究竟土 所转烦恼:无明烦恼 所净五蕴:色蕴 所成佛智:法界体性智 五方佛 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为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也是三身...
密乘五佛部,即五方佛,各自与五大、五智及五毒紧密相连。在灌顶仪式中,这些元素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象征修行者的进步与加持。例如,东方不动佛与水大、瞋恚相应,通过水灌顶,瞋恚可转化为大圆镜智。同样,南方宝生佛与地大、慢烦恼相应,宝冠灌顶则能将慢烦恼转化为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与火大、贪性相应...
密教经典以阿弥陀佛为五智如来之一,表妙观察智,谓阿弥陀佛能说诸妙法,断众生疑妄,令入正定。 北方不空成就佛:梵名Amogha-siddhi Buddha之意译,音译为阿目伽悉地佛。不空成就佛之事迹功德,主要载于密部经典,属金刚界曼荼罗五智如来之一,代表北方。不空成就佛,以德立名,《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载:不空成就...
具体而言,毗卢遮那佛象征着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这一智慧又进一步化育出其他四种智慧。东方阿閦佛则象征着“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着“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象征着“平等性智”,而北方不空成就佛则象征着“成所作智”。五方佛被视为毗卢遮那佛的化现。例如,《如来渊源考》中就提到,五方五佛...
方佛,各自占据一方世界,全心全意修行,最终都证得了菩提,共同被誉为五智如来。五智如来分别象征佛陀的五种智慧,各自占据一方净土,教化众生。他们象征着佛陀的五种智慧,也代表着五方净土的庄严。大乘佛法深邃而广大,它告诉我们,无论宇宙的哪一个时空角落,都充满了佛的智慧与光芒。每个人的学佛、念佛之路都...
金刚界五佛,即毗卢遮那、阿閦、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此五佛居于金刚界曼荼罗中央的五解脱轮。其中,毗卢遮那佛身白色,结智拳印,位于中央。阿閦佛身黄金色,左手握拳置于胁部,右手下垂触地,位于东方。宝生佛身金色,左手握拳安于脐部,右手向外结施愿印,位于南方。阿弥陀佛身亦金色,结三摩地印,位于西方。不空...
转五蕴成五智法则有一个图表,我们看上边图表,五蕴怎样转为五智,然后成就五佛。 转五蕴成五智开启的是出世间的智慧,法相唯识宗就认为修行成佛要转八识成四智,中观派和药师法门他们就认为修行成佛的原理是转五蕴成五智、证五佛。 转色蕴为大圆镜智
《五方佛_百度百科》“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方佛来源于“法性本初佛”。“本初佛”是心之本体O网页链接 û收藏...
中观派和金刚乘一致认为,由五蕴转化为五智、五佛,不承认唯识家的“八识”之说。 大圆镜智是五蕴中的“色蕴”转化成智的。人体之五官识的五根属于色体(物质),触觉遍于全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体识的基础眼根(视神经)、耳根(听觉神经)、鼻根(嗅觉神经)、舌根(味觉神经)、身根(触觉神经)属于细微色...
1. 五方五智大佛是密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五个方位和相应的智慧。2. 五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中,而五智则是指密宗认为佛所具备的五大智慧,包括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3. 这五方五智被具体地分配到五尊佛上,分别是中央的大日如来佛,东方的阿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