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总穴歌”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的“四总穴歌”基础上增加了“胸胁内关谋”而成,概括了面、口、头、项、肚、腹、腰、背、胸、胁等部位的许多疾病的按症取用,在临床中颇具实效。 一、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穴,归属于足...
五总穴歌概括了面、口、头、项、肚、腹、腰、背、胸、胁等部位的许多疾病的按症取用,在临床中颇具实效。 《针灸大成》:偏风,口面喎斜,手腕无力,半身不遂,掌中热,口噤不开,寒热疟,呕沫,咳嗽,善笑,纵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阴茎痛,小便热,痫惊,妄见,面...
人体的五个“总穴”1止咳平喘、健脾补气:中府穴“中府穴为中气所聚,藏气结聚之处”。【位置】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方法】中指的指腹按揉对侧的中府穴,会感到局部有明显酸痛感,适当力度按揉,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按揉,反复进行操作,每次按揉1-3分钟即可。2补益虚损...
上臂外展,腋窝顶点可触摸到动脉搏动,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极泉穴,要跟据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适度弹拨即可,一般弹拨10次左右,经常弹拨极泉穴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因此可以宽胸理气,养护心肺。缓解憋喘、胸闷:膻中穴 "气会膻中"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个人临床体会,逐一探讨五总穴的应用。首先是“肚腹三里留”,即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归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治疗肚腹疾病的重要穴位。针刺时,深度控制在2至5寸之间,灸法可选用三壮至百数十壮。针感通常从小腿部放射至足背,有时也会向上扩散至膝盖。在操作时,若针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稍...
如果这样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早期疾病的预兆,后期可能会发展为肺气肿、肺栓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从心肺入手,想要调理心的疾病或是肺的问题,就需要一个基础方来补心益肺。 人体的五个“总穴” 1
《五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心胸内关谋 1.肚腹三里留 2.肚腹:以肚为中心就是胃所在的中焦区域。三里:主要是指足三里。足三里:足阳明胃的合穴,中焦范围内阳明的同气,如果病证在中焦,又在阳明范围,比如肚腹的疼痛靠近中线(阳明经循行路线),针刺足三里,必然如...
五总穴歌及马丹阳十二穴歌五總穴歌及馬丹陽十二穴歌 五總穴歌 肚腹三裏求、腰背委中留、頭項尋列缺、面口合穀收、胸脅若有病、速與內關謀。 馬丹陽十二穴歌 三裏內庭穴、曲池合穀接、委中配承山、太沖昆侖穴、環跳與陽陵、通裏並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
五总穴歌概括了面、口、头、项、肚、腹、腰、背、胸、胁等部位的许多疾病的按症取用,在临床中颇具实效。 《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
针灸四总穴(五总穴)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不可一叶障目、厚此薄彼,中医讲究天人相应,辨证论治,所谓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砭石、毫针、推拿、正骨、方药等都是中医的组成部分,且无高低贵贱之别,因地、适时、择人,当用则用,适宜而已。 因缘际会,笔者有幸在这个不着四六的年纪,借助网络结识朋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