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清末派驻广州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的钦差大臣,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设立。由两广总督兼职。1859年(咸丰九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改由两江总督兼职。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同治五年)因通商口岸已扩展至长江各口,改称南洋通商大臣。
五口通商大臣指的是19世纪中叶日本幕府政府中的职位,用来管理与外国的贸易和经济事务。五口是指外国贸易中的五个主要港口,包括横滨、神户、长崎、新潟和大坂。通商大臣是负责与外国交涉、签订贸易协议以及管理外国商人和船只进出港口的高级官员。此职位成立于1858年,标志着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从封闭状态转向了开放...
历史官职> 五口通商大臣 官名。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设钦差大臣,办理外交及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事务,故名。时由两江总督兼。二十四年,改两广总督兼。咸丰八年(1858),复归两江总督兼。十年,改南洋通商大臣。 官名。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之后,清政府为办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
影响力:北洋大臣在外交和内政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洋务和海防方面。他们很容易参与到外交活动中来,并承担了一部分外交职能。五口通商大臣 地理位置:最初由两江总督兼任,后来驻上海。影响力:五口通商大臣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五口通商口岸的外交和通商事务上。随着上海逐渐成为全国通商和外交的中心,五口...
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置五口通商大臣,负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中外交涉事宜,由两广总督加封钦差大臣头衔兼任,没有专门的办公衙门。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置( )
五口通商大臣。 鸦片战争后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期间,清政府设置的理外交和通商事务的钦差大臣。因当时只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开放为通商口岸,故名。最初并非正式衔名,一般称谓只用"钦差大臣",由两江总督耆英兼充。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耆英调任两广总督,兼办"各省通商善后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也成为...
题目1842年,清朝设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对外通商、交涉事宜。1861年,设总理衙门,主管外交、海关、派出驻外使节等事务,同时置南、北洋通商大愿,由两江和直隶总督兼任,可独立处理当地对外事务。此后,其他地方督抚也可与外国谈判,订立条约。上述变化反映出( )①外交近代化的趋势②半殖民地化的...
184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1866年清政府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南洋通商大臣,管理
五口通商大臣 正确答案 清末派驻广州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的钦差大臣,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设立。由两广总督兼职。1859年(咸丰九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改由两江总督兼职。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同治五年)因通商口岸已扩展至长江各口,改称南洋通商大臣...
材料 五口通商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1860年,外国公使正式入京。次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洋务。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改名南洋通商大臣,归属总理衙门。不久,在总理衙门下又设北洋通商大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