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聚焦临沧市,探讨其如何利用“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临沧市积极推广“边互通”App,为边民互市注入“互联网+”新动力——线上交易平台助力边境经济腾飞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清水河社区,边民罗先生清晨便坐在自家庭院中,轻松地使用手机操作“边互通”App,几分钟内便完成...
购买或结算时,由若干边民家庭组成互助小组,推举出一名组长到口岸办公地进行统一办理,边民组员家庭通过手机进行人脸识别等操作后便可完成交易,这种贴心的服务模式增强了边民参与互市的积极性。 勐董镇成立永和社区公雷鸿边民互市贸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在...
“互联网+边民互市”监管模式创新,使互市贸易境外采购、跨境结算、落地加工集成一体,形成互市贸易商品流向、加工利用、边民增收等各方面的精准数据流信息,为实现“真边民、真交易、真实惠”提供了大数据支撑,进一步推动了互市贸易全链条“便利化、智能化、透明化、规...
购买或结算时,由若干边民家庭组成互助小组,推举出一名组长到口岸办公地进行统一办理,边民组员家庭通过手机进行人脸识别等操作后便可完成交易,这种贴心的服务模式增强了边民参与互市的积极性。 勐董镇成立永和社区公雷鸿边民互市贸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用社开设合作社账户以及边民互市贸易单一窗口,建立合作社管理制度,截至目前...
云南网讯(记者 刘子语 通讯员 刘蕾 陈智东)近年来,昆明海关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深化“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改革创新(以下简称“互联网+边民互市”改革),2021年2月,此项监管模式作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举措在河口口岸实施。据统计,目前河口瑶族自治县已有近9000名边民用上了“边互通”手机App,达...
2023年11月18日,昆明关区首个边民互市落地加工项目在河口口岸启动,截至2024年1月23日,河口海关共监管验放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货物1043吨、货值183万元,为每位边民月均增收2000余元。红河、文山、德宏等7个沿边州市已有41家备案的落地加工企业,年加工产能达300万吨。
昆明海关创新“互联网+边民互市”智慧监管模式,旨在推动云南口岸的赋能增效,实现边民增收、边贸发展与智慧监管的有机统一。这一模式通过智能化手段,显著提升了边民互市贸易的效率与便捷性。项目实施以来,河口县第50边民互助组采用“落地加工”业务模式,通过多贸合一卡口自动验放、手机APP线上申报交易、系统...
在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服务的创新中,昆明海关深度参与智慧口岸建设,优化完善边民互市贸易系统,引入5G单兵作业系统、在途监管系统、智能卡口验放、“多贸合一”智能卡口等新应用,实现禁限类商品自动拦截、系统自动审单,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据统计,2023年,云南省边民互市贸易额达200亿元,同比增长55.3%。
“边互通”手机App是昆明海关“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改革(简称“互联网+边民互市”改革)的成果之一。近年来,昆明海关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深化“互联网+边民互市”改革创新,2021年2月此项监管模式作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举措在河口口岸实施。
边民成立合作社直接和国外客商签订订单、组织货源到达互市,再将货物分配到每个边民身上进行结算,经过二级市场直接卖给当地的加工企业。这种模式节省了互市流程中两次装卸过程,企业运营成本更低,时效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