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保障服务对象医疗质量和安全,防范护理人员出诊风险,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规和《“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国卫办医函〔2019〕80号)等文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2.定义 “互联网+护理服务”,指医疗机构利用在...
“互联网+护理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流程、出诊前评估、出诊前准备、 上门护理服务操作程序、出诊后记录与回访、出诊服务风险防控等。 本文件适用于东莞市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理人员不能及时出诊,应安排同等资质护理人员出诊,并与患 者做好沟通解释;开展护理前,按规范填写知情同意书并带回 存档。 5.1.4.5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及时与护理部 沟通并寻求帮助,必要时告知家属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遇到 互联网+护理服务”制度--第2页 互联网+护理服务”制度--第3页 意外或突发事...
5月1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自2019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计20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出院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了7类60...
符合GB/T 40645 的要求,对患者个人信息及数据安全进行管理。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按照应急预案处置。 购买 正式版 专题 “互联网+护理服务”出诊 DB34/T 4708-2024相似标准 DB4101/T 117-2024 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中心服务规范DB3203/T 1043-2023 社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规范DB4101/T 63-2023 基层政府养老公共服务...
在医院和家庭之间形成极具特色的人性化“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互联网+居家护理”模式,服务范围辐射至市内六区,扣紧规范化专科护理最后一环,切实加强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让肿瘤患者及家庭真正受益到“互联网+居家护理”带来的高效、及时、快捷,标志着天...
其中,服务要求包括规范服务、统一着装、挂牌服务、语言文明、细致耐心;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切实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实施“首约”负责制,如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出诊,应安排同等资质护理人员出诊,并与患者做好沟通解释;开展护理前,按规范填写知情同意书并带回存档。 5.1.4.5在护理过程...
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条件、工作内容及流程、质量控制、安全 保障。 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在医院和家庭之间形成极具特色的人性化“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互联网+居家护理”模式,服务范围辐射至市内六区,扣紧规范化专科护理最后一环,切实加强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让肿瘤患者及家庭真正受益到“互联网+居家护理”带来的高效、及时、快捷,标志着天津市卫生健康系统在提升肿瘤医疗服务水平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操作前,出诊人员向患者出示《知情同意书》,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患者应按照要求签字,签字后方可进行服务。如果患者不签字确认,出诊人员有权拒绝服务。 八、规范操作 操作前出诊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准备用物,指导患者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无菌原则进行护理操作,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