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第16窟,作为“昙曜五窟”的一部分,位于云冈石窟早期洞窟的最东端。这个窟群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代表了凉州佛教艺术的典型遗存,并创造了新的北魏风格。🔍【结构特点】 第16窟的平面呈椭圆形,顶部为穹窿形。主尊是一尊高达13.5米的立佛像,气势恢宏。📜【历史背景】 第16窟是云冈石窟首期开凿的一组窟...
云冈石窟-第16、16-1窟 (拱门外壁东侧为附属16-1窟) 16窟为“昙曜五窟”最东端的一窟,窟平面为椭圆形,顶为穹窿形。北壁雕立佛,占据窟内主要空间。 第十六、十七窟是一组。第十六窟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 5米,波纹状发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下垂,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
🌈 云冈石窟的第16至20窟,是早期开凿的一组重要窟群,由高僧昙曜主持,因此被称为“昙曜五窟”。 🌈 这五座石窟,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设计,每窟设有一门一窗,窗在上,门在下,外壁雕刻着千佛,这种设计不仅抗压力强,还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毡房风格。 🌈 主佛像高达10米以上,20窟的主佛像身后还凿有低窄的隧...
第16窟 此窟为昙耀五窟最东端的一窟,按位置及造像应届昙耀五窟之第一窟。窟平面为椭圆形(或称马蹄形),顶为穹窿形(或称草庐形)窟内主像为立于莲花座上的大立像,像高13.5公尺。此像的特色是:发式为肉髻和波状发纹,这是云冈石窟中特有的发式。正基于此,有学者把此窟视为昙耀五窟之最晚一窟。也有学者主...
云冈石窟|16–20昙曜五窟。第16窟到20窟,始建于公元460年,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五所洞窟,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建造,也叫昙曜五窟。 昙曜为了取悦皇帝,也为了推广佛教,劝说文成帝,将北魏太庙中供奉的五位皇祖,雕刻为五尊顶天立地的大佛,这一智慧之举,使得武周山石窟寺上升为皇家祖庙,成为国家一号工程,这五座洞窟的...
因此,文成帝在开凿云冈石窟的伟业中,同样功不可没。而且,为了警示后人能够遵循祖训,避免灭佛悲剧再演,文成帝还专门要求昙曜以太祖以下五位皇帝为原型,塑五尊巨像。这正是如今我们看到的第16至20窟即“昙曜五窟”中,每窟都有一尊巨大的佛像的由来。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如今,我们不可能洞悉文成帝做出这一决断时...
00:41 《云冈》第2集:云冈石窟——北魏的国家工程 00:20 《云冈》第2集:犍陀罗佛像的特点 00:36 《云冈》第2集:昙曜五窟的工程量 03:04 《云冈》第2集:第16窟大佛石像是文成帝的人佛同体像 06:24 《云冈》第2集:北魏有“子贵母死”的祖制 01:27 《云冈》第3集:冯太后在石窟的斧凿声中集聚力量...
这是云冈石窟,第十六窟,俗称立佛洞。开凿于公元460年至470年。石窟开窗,多为马蹄形。由当时著名高僧昙曜主持营造,它和之后的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窟,组成一组洞窟,故称《昙曜五窟》,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组窟。 近距离观看,你会发现,石窟内的造像,多以三世佛为主。尽管有的佛像已经不复存在,但是,...
云冈石窟第16窟:音乐与佛像的完美融合 云冈石窟的第16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艺术形象而闻名。这个洞窟以其独特的音乐主题和丰富的佛像造像而吸引着无数游客。窟内中央的巨大佛像,屹立在莲柱之上,昂首挺胸,展现出非凡的气概。西方游客称其为“美男子”,因为其形象或英俊清秀,或肃穆端庄,姿态各异。
云冈石窟中的“粟特商人” 佛教石窟中,商队题材大多表现释迦成道后商人供奉佛陀的场景。在第16—1窟这幅佛龛左侧的商队画面(见图,云冈研究院供图)中,5名商人头戴尖顶帽,身穿窄袖长袍,腰部系带,双手合十,纵向排列,似错落跪于佛龛一侧。这些商人样貌各异,上方第二名商人深目高鼻,面颊清瘦,蓄长髯,目光看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