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痕位于南壁窟门正上方。可见以阴刻线雕出一尖楣,尖楣上方残存字迹,应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记录的“正光铭记”,是确定云冈石窟北魏时期开凿最晚时间的重要证据之一。🌈 东壁壁面宽约4.6米,高约3米,零散布局5个造像龛,龛外壁面多有石花,壁面南侧上部残存人工泥皮。南北两龛较为突出:北(左)侧圆拱龛...
造像铭记: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 520-525 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其内容为 “为亡夫侍中造像记”,通过这一铭记可推测窟室主人的身份信息,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大都风化不可识别 。 附属洞窟:西边有一附属洞窟,窟内唯有东壁交脚弥勒保存比较完整,是云冈现存最晚的造像,具有明显的云冈晚期造像...
同时,通过石窟内的造像、题铭和雕刻等艺术元素,我们还可以窥见北魏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二、 云冈石窟第四窟,又称塔庙窟,是一座典型的北魏时期石窟。其形制独特,一门两窗,洞窟平面呈方形,中央雕有中心塔柱,这种布局在云冈石窟中并不多见。由于工程未能全部完成,洞窟内外地面凹凸不平,整体显得有些零乱,...
云冈石窟第四窟,位于第三窟的西侧前端,东侧为主窟,西侧则是一个敞口洞窟,作为附洞存在。这个洞窟的开凿时间在公元494年至525年之间,正是北魏孝文帝晚期至宣武帝、孝明帝在位期间。第四窟的形状是平面方形,中央设有一座塔柱,属于“塔庙窟”类型。第四窟的拱门和明窗形成了倒“品”字形结构,这是云冈石窟仅存的...
云冈石窟第4—6窟 - 释迦佛洞 被称为云冈的第一伟窟!与第5窟的雄伟壮丽相比此窟更加富丽堂皇! 窟内中央方形塔柱分上下层,上层四面各镌一立佛二菩萨;下层四面开龛坐佛;围绕中心塔柱与洞窟四壁保存了33幅浮雕连环画……形象具体地刻画了释迦牟尼 - 上官云飞文化于2024100
🏛️ 云冈石窟的第四窟,作为云冈晚期石窟的代表,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塔庙窟形制。其设计为一门两窗,洞窟平面呈方形,门上方左右各设有一个明窗,拱门与明窗构成倒“品”字型结构。由于工程未完全完成,洞窟内外地面显得凹凸不平,整体显得有些零乱。🌬️ 窟内四壁风化现象严重,南壁上保留有正光年间(520-525年...
云冈石窟第4窟平面呈矩形,中央雕方形立柱。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较完整。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 - 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但由于风化严重,如今已经剥蚀殆尽。云冈石窟第4窟属于云冈晚期石窟,这一时期大约是在北魏迁都洛阳...
云冈石窟第四窟是云冈石窟中一座极具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洞窟,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与开凿时间 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约公元460年),历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等几代帝王,历时近七十年,至公元524年(北魏正光五年)左右基本完成。 第四窟作为云冈石窟晚期开凿的洞窟之一,其开凿时间大致在...
云冈石窟的第四窟,位于第三窟的西侧前端,东侧则是主窟,西侧则是一个敞口的附洞。这个洞窟是在公元494年至525年之间开凿的,正值北魏孝文帝晚期至宣武帝、孝明帝在位时期。第四窟的平面形状是方形,中心有一个塔柱,因此被称为“塔庙窟”。这个洞窟的拱门和明窗形成了倒“品”字形的结构,这是云冈石窟中仅有的...
云冈石窟第四窟介绍云冈石窟第四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云冈石窟内,是一座未完工的塔庙窟?14。洞窟概况外观格局:为一门两窗的外观格局? 14。建造时期:开凿于北魏时期(公元 494-525 年)?1。规模形制:洞窟空间呈方形,窟门上方左右各开一个明窗,拱门和明窗呈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