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山川。 云中郡 溯原起阳和 旧镇雄山多源于阳和之白登山。又伏鹿山而西,为阳和之断头山,采掠诸山,是其西南而迤逦者。至于翠屏当面,如帏抱城,相传为云门山,阆中张司马名书镌石岿然北台者是也。及考《辽志》,青坡山在长青县(故城在今阳高县南二十五里),梁元帝《横吹曲》云:『朝跋青坡,暮上白登。』...
云中郡志卷之一 大同府知府胡文烨 同知张国宗 通判陈禹谟 通判谢祖悌 推官刘宏誉 应州知州岑绍祖 浑源州知州郎永清 蔚州知州 朔州知州胡养忠 大同县知县王 度 怀仁县知县刘三章 山阴县知县赵民善 马邑县知县徐明弼 灵丘县知县罗 森 广灵县知县范发愚 广昌县知县卞为麒校阅 举人丁大年 贡生徐化溥 廪(lǐn)生...
顺治初年胡文烨久购得明守汪承爵所纂大同府志首尾三册与郡之学博子衿辈斤斤参稽通牒报可遂辑其事而纂修志成于顺治九年1652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云中郡志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云中郡志”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在此期间,徐化溥不仅被推选为阳高卫和大同府的岁贡,还在阳高卫县学担任教师。顺治七年(1650),知府胡文烨计划编纂《云中郡志》,徐化溥以其对当地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学识,被选中成为这部著作的主要编撰者。胡文烨主持编写的清·顺治《云中郡志》在顺治九年(1652)完成,是一部木刻本,国内仅有12...
《云中郡志》出于顺治九年(1652年),由时任大同府知府胡文烨负责纂修,共十四卷。此时值戊子之变后,重设大同府。胡文烨于顺治七年六月任知府,编纂该志时按明大同府治地所写,为四州七县——应州、浑源州、蔚州、朔州、大同县、怀仁县、山阴县、马邑县、灵丘县、广灵县、广昌县,辖区后调整为应州、浑源州、大同...
云中郡志序 古者,各国纪域内山川景物、习俗土宜,以阐风化,而贡王国,即今之郡志也;第名史不名志。迨越太史公至于班氏《汉书》,乃名曰志,其《天文》、《地理》、《食货》、《艺文》诸篇,遂为后世纂修之祖,而规制一本《史记》,则子长洵千古之伊始也。然论者尤曰,史迁搜采于纪载飞灰(古人占候...
人物志 文学 青岭睢澜,山川载色。霏奕云英,捣华茹实。武库森森,文旌孑(jié)。金简石渠,中原颃(háng)颉。志文学。汉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五千言,教授后生。建武二年,光武征拜议郎,迁博士。升欲乘机引用同侪(chái)...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云中郡志”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云云中中郡郡志志 十四卷。 清胡文烨等纂修。 胡文烨,字德辉,山西永济县人,出身贡生,顺治七 年(1650)从昌平知州升大同知府,九年(1652)又升为平 阳巡道。 按 《云中郡志》云中郡为大同府之古名,来源始于 秦,其地处边陲,秦汉以来,屡为胡...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云云中中郡郡志志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 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云中郡志”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云云中中郡郡志志 十四卷。 清胡文烨等纂修。 胡文烨,字德辉,山西永济县人,出身贡生,顺治七 年(1650)从昌平知州...
《云中郡志》出于顺治九年(1652年),由时任大同府知府胡文烨负责纂修,共十四卷。此时值戊子之变后,重设大同府。胡文烨于顺治七年六月任知府,编纂该志时按明大同府治地所写,为四州七县——应州、浑源州、蔚州、朔州、大同县、怀仁县、山阴县、马邑县、灵丘县、广灵县、广昌县,辖区后调整为应州、浑源州、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