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纠结的时候,因为我是博士毕业,留到了我博导的实验室参加了工作。有一天我的博士导师谢旗研究员就把我叫到办公室里,就说他很委婉,他说,“你能抽出一部分精力来去做高粱吗?”因为高粱当时实验室的整个技术体系还不成熟,我心里一想我正纠结这事,然后我的老师也是在非常的高瞻远瞩,我想他既然问我了,...
尽管近些年关于通过调控独脚金内酯合成通路来抗寄生的研究有所报道,但对于缺磷环境下作物与独脚金互作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玉米等作物种质创新及分子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旗研究员课题组、中国农业...
2025年2月12日,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员、李家洋院士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Resistance toStrigaparasitism through reduction of strigolactone exud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高粱...
相关研究成果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完成(DOI:10.1016/j.cell.2025.01.022),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先正达中国的谢旗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崖州湾实验室李家洋院士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史佳阳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院士和王毅教授、中国...
谢旗团队一直聚焦植物与环境互作机制研究,除利用拟南芥和盐芥解析系列基础科学问题外,该工作从耐逆作物高粱起步扩展到主要粮食作物中是实验室植物耐逆方向上的一直坚持。同时在过去几年利用高粱解析了作物多个科学问题,如鸟挑食的科学机制(Mol. Plant, 2019a)和作物种子包壳的进化机制(Nat. Commun., 2022);甜高粱和...
近年来,谢旗研究员及于菲菲教授团队一直聚焦植物与环境互作机制研究,在高粱耐逆、品质等基因挖掘及其分子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解析了作物多个重要科学问题,包括作物耐碱主效基因AT1的鉴定和机制解析(Science, 2023; Natl. Sci. Rev., 2023),鸟挑食的科学机制(Mol. Plant, 2019a)和作物种子包壳的进化机制(...
谢旗团队一直聚焦植物与环境互作机制研究,除利用拟南芥和盐芥解析系列基础科学问题外,该工作从耐逆作物高粱起步扩展到主要粮食作物中是实验室植物耐逆方向上的一直坚持。同时在过去几年利用高粱解析了作物多个科学问题,如鸟挑食的科学机制(Mol. Plant, 2019a)和作物种子包壳的进化机制(Nat. Commun., 2022);甜高粱和...
2025年2月12日,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员、李家洋院士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Resistance to Striga parasitism through reduction of strigolactone exud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高粱中发现并鉴定了独脚金内酯转运蛋白——SbSLT1 和 SbSLT2,它们负责将合成的...
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等研究团队合作利用起源于非洲萨赫勒高盐碱地的高粱自然群体材料定位克隆到一个与耐碱性显著相关的主效基因AT1,并揭示了AT1在碱胁迫条件下调控水通道蛋白磷酸化水平来促进植物细胞中H2O2的外排从而赋予植物高耐盐碱性的机制。在盐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