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2016.10至今,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2012.05-2016.09,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11.02-2012.04,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材料研究所,博士后2009.02-2011.01,美国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后2007.02-2009.01,德国慕尼黑大学药学系,博士后2001.09-2006.12,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1997.09-2001.07,内蒙古大学,学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被引频次 3638 成果数 143 H指数 33 G指数 60领域: 化学 期刊 81.8% 会议 13.3% 专著 0% 其它 4.9% 总计 143篇 2016年成果数19 2015年被引量489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Vitamin B2‐Based Ferroptosis Promoter for Sono‐Enhanced Nanocatalytic Therapy of Triple...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团队[32]设计了一种可激活的前药纳米颗粒(boolean logic prodrug nanoparticles,BLPNs),用于结肠癌模型免疫治疗。纳米颗粒使用了MMP、GSH、pH输入响应单元,根据预设的逻辑门控连接刺激响应单元,用于递送脱镁叶绿酸...
2012年,于海军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中心,这一次,他终于如愿步入药学研究领域。 这些年,于海军致力于新型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他介绍,在人们口服的药片、胶囊中,活性药物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淀粉、纤维素等辅料;而新型纳米载药系统,是将新型辅料做成纳米尺度的载药系统,让药物实现肿瘤靶向递送,从而...
OAE人物专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海军教授本期对话栏目荣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课题组长,Journal of Cancer Metastasis and Treatment期刊编委于海军教授。于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在靶向药 - OAE开放科学于2024053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400个喜欢,来
上海药物所硕博连读生陈方敏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药物所于海军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李天亮博士为本文的实验设计与技术路线优化提供了关键支持 。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临港实验室开放基金、博士后基金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项目、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
“回国后主要在做智能递药系统或响应性的递药系统。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比较新颖的高分子聚合物载体,以此构建纳米递送系统,从而实现药物的肿瘤靶向递送或时空响应性递送,实现精准治疗肿瘤的理念。” 于海军告诉生辉。 日前,于海军课题组和合作团队在 Advanced Materials 上发表了两篇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论文。借此机会...
2019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202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海军课题组。主要研究肿瘤免疫耐受机制并开发生物响应型纳米递送系统以克服多重免疫耐受。在Adv. Mater.,Nano Today,Acta Pharm. Sin. B等重要期刊发表多篇研究/综述论文,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市药学会药剂学年暨青年论文报告会“...
2012年,于海军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中心,这一次,他终于如愿步入药学研究领域。 这些年,于海军致力于新型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他介绍,在人们口服的药片、胶囊中,活性药物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淀粉、纤维素等辅料;而新型纳米载药系统,是将新型辅料做成纳米尺度的载药系统,让药物实现肿瘤靶向递送,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