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90年代,已经70多岁的于敏投身“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将其视为未来核武器物理研究的潜在方向。 纵览于敏科研生涯的三次重要研究转向,皆顺应时代的使命和国家的需要,用他非常喜爱的《出师表》可以表达其内心,“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 拒绝“中国氢弹之父”的桂冠 1999年9月...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从绝密到解禁,为国家核事业奉献一生发布于 2024-02-19 00:13・广东 · 429 次播放 赞同1添加评论 分享收藏喜欢 举报 于敏氢弹 写下你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发表第一个评论吧相关推荐 25:09 后勤跟不上。好多战役打的太急,怕拖不起。 学术数据库 · ...
有人认识于敏么 19..插播一条广告 记得某一年的《兵器知识》上讨论过核武器的当量和毁伤半径的关系,顺便提了提如果要用核武器炸纽约该怎么炸比较经济。那篇文章给的一种方法是用五颗中等当量的核武器炸,因为如果用一颗大当量的炸的话
核心提示: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氢弹构型 名字保密封存退休后才解禁 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国产土专家一号” 重要成就 ...
去年秋天,电视剧《功勋》热播,其中有一个单元《无名英雄于敏》,讲的是核物理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故事。“于敏是谁?”30多年前,连“于敏”这个名字都是绝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这个名字出现在19 -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