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谦的学生在组学研究和分析中遇到困难,可以直接请教郭靖涛;郭靖涛的学生对胚胎发育有不理解的,也可以直接咨询于乐谦。来自不同研究团队的成员们会挤在郭靖涛不算大的办公室里喝茶讨论,也会集体跑到于乐谦的办公室,去蹭他的大屏幕开会学习。 两个课题组一起开展讨论 这种模式让原本就优势互补的课题组,从“你...
以下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于乐谦在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各位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的工作,也要感谢《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让我能够加入TR35这个大家庭,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就是从1到正无穷:人工合成胚胎,为什么起这个题目,大家等我的报告结束之后,也许会有一个答案。
2020年,受到一篇论文的启发,她和丈夫于乐谦重启此前“失败”的实验,花3个月做完并投稿,最终于2021年收获了一篇Nature封面论文。这篇论文迈出了人类“人造胚胎”的第一步,见证了世界首例人造人类胚胎样结构诞生。被Science评选为当年的“十大科学突破”。2022年,这对夫妻回国发展。时年35岁的魏育蕾入职中国农业大...
于乐谦,中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双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国立京都大学(日本国费留学生),随后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8月全职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要从事多能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
2021年,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吴军教授团队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1】,构建了世界第一个人类人造类囊胚的模型。 2023年9月7日,吴军教授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乐谦团队在Cell子刊Cell Stem Cell上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human blastoids amenable to modeling blastocyst development and maternal-...
5月9日晚上,iFuture和酙学社有幸邀请到本文通讯作者于乐谦研究员在北京北海公园参加学术沙龙,解读最新成果,分享心路历程。本场沙龙由国家干细胞资源库主任郝捷研究员主持。郝捷研究员和于乐谦研究员分别分享了各自的学术成长经历。沙龙在有...
2023年12月5日,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吴军团队,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谭韬/季维智团队,中国农业大学畜禽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魏育蕾团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乐谦团队合作,在...
2024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于乐谦研究员、郭靖涛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魏育蕾教授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晓琰博士合作,在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3D Reconstruction of a Gastrulating Human Embryo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入选了Cell日前发布的“Best of Cell 2024”榜单,该榜单展示了...
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人工胚胎(于乐谦)研究组现因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助理研究员岗位人员1名。 一、岗位职责 (一)在课题组长的指导下承担科研任务,能够独立完成科研课题。 (二)协助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事务及申报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二、应聘条件 (一)在海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必须有博士后研究经历。
八、于乐谦 研究员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加入年份:2022年 国外学习工作经历:2017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国立京都大学,随后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既往成果亮点:代表性工作包括体外构建首个人类胚胎完整模型“类囊胚”,为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