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二简字成为文盲界流通的汉字,他们之间的文字交流,大多会使用流行的二简字。对于文盲而言,二简字可谓是得心应手,但对于中国汉字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言,二简字是相对失败的。然而,这也是二简字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根本原因。之后,二简字不仅被用在了报纸上、海报上、甚至还被写进了课本里(这...
1977年12月,人民日报就汉字改革作出巨大改革公示,即公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可以说二简字的开始轰轰烈烈,第二天地方各大报纸也开始使用二简字,就连官方教材也开始使用二简字进行排版,但是仅仅半年不到,在第二年的4-7月,各地有关部门突然停止使用,二简字刚刚施行也宣告了“腹死胎中”。二简字的...
二简字是怎么简化的?壹贰叁肆伍,大写数字是怎么来的?甲骨文261个象形字:古人天真烂漫的“简笔画”姓氏:“萧”非“肖”,“傅”非“付”汉字字体的演变王贵元:汉字经历了怎样的嬗变疯狂的化学造字史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语言学→杂文汇总”或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因为“二简字”简化过多,导致新词语表述不明;又或是“二简字”和原来的字形千差万别,导致难以辨认等问题。再加上,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他们的片假名、平假名就是取自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而经过太多简化后的“二简字”反而更像日本文字,倒不像中国文字了。因此,在“二简字”投入使用9年后,最终被...
1977年12月20日,《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布。次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可是,这第二次简化并不像第一次那么成功,在简化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二简字在实际使用中产生了不少问题,用起来反而不方便了。例如,将“舞会”的“舞”字简化为“午”,写成“午会”,人们就很容易将...
在1977年,我国曾尝试推广二简字,试图通过简化汉字来提高书写效率。这一尝试在实施不到半年便告失败。二简字的失败可能与其在形状和结构上与传统汉字的差异以及社会接受度有关。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逐渐认识到汉字的复杂性可能成为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阻碍。上世纪50年代,中国新成立,国家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在这个...
可以看出,“二简字”要比“一简字”更加简单、好写,以至于从1978年4月到7月,教育部发出了好几次通知,倡导人们在课本、教材、报纸、杂志、图书出版、板报、标语、书信等媒介上,全面停止使用第一次简化字,而使用“二简字”。 在那些年...
二简字被废,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二简字存在情况非常严重的“一对多”现象,即由于同音或者异音代替造成的多个相似汉字、一个读音情况。简化汉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笔画、方便使用。但在精简汉字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单字的读音和含义,这就不可避免影响了文字本身的含义,或者说使其含义变得模糊。且简化后的...
1. 很多二简字的简化过了头,失去了理据或美感 “懊”简化成“㤇”,“爆”简化成“火卜”,“瀑浦”简化成“氵卜”,“糖”简化成“米广”,“慢”简化成“忄万”,“播”简化成“抪”。使原来的“形声字”变成了失去表音功能的“形借字”,给汉字的识读记加重负担,这不可取。 “答”简化成“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