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建立新式陆军后,师团就为最高一级固定编制单位,是基本战术兵团,最初仿制德国军队编制,每个师团员额约18000人。后来到了二战时期,其编制随着战事变化,又作了多次改动,时而扩大、时而缩小,分为多种等级。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时,有17个常设师团,约30万人马,编制为每个师团下辖2个...
日军编制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队编制。日本陆军编制,从分队到师团在二战时独树一帜。日军参照旧德国陆军,别出心裁地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并仿效一战美军师的庞大火力与人数,在二战时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编制历史 日本陆军编制一开始是完全照搬一战前的旧...
在人员构成上,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的日军第11军有五个师团和两个独立旅团,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日军第11军有四个师团和三个独立旅团。至于11军的战斗力,因为是主攻军团,所以战斗力较强。除了军团,日军在二战时还组建过方面军。像著名的关东军,其实性质也是方面军。除了关东军,日军的华北方面军也是日军较为出名的军...
编成时期:1891年12月14日,1943年5月14日被改编成为近卫第二师团 编成地:东京 补给军区:东京 二战投降时所在地:Medan(Sumatra岛) 投降时所属部队:第25军 所属步兵连队(编成时):近卫第1(东京),近卫第2(东京),近卫第3(东京),近卫第4(东京)
甲种师团是日军的一种师团编制,主要为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战斗人员约15,000至20,000人,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由于其组成为历经日俄战争以及一战并未裁撤的部队,成军时间久且历经大战爆发前在中国发生的大小战事,战斗经验以及训练上相对扎实,对日军来说是其...
旅团:日军的旅团编制一直在随战争改变,一般一个旅团大约有3000到8000人。一个旅团通常下辖2个步兵联队。独立混成旅团:一般人数为6000到8000人,其中包括5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队、一个通讯队、一个通讯队和一个辎重队。不过通常来说独立混成旅团一般是作为守备用,或者参与小规模的野战!师团:日本陆军的基石,...
师团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军一共编有17个师团,二战期间又陆续组建了156个师团(鬼子的师团一共就这173个,所以不存在网上所谓“两百余师团”的说法)。“七七事变”到二战结束期间,日军晋升(不含追晋)为陆军大将的29人中,绝大多数都担任过师团长一职。相较于大队、联队等...
日本陆军的师团分为甲种师团(常指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和乙种师团。甲种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约15,000至20,000人,人数多、装备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乙种师团采用三三制编制,约10,000人,装备一般、战斗力较甲种师团为弱。甲种师团,日军称之为常备师团,主要历经日俄战争以及一战后保留的部队,...
师团是二战时日军的基本战斗单位,师团编制通常为2个旅团(4个步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一个师团满编将近3万左右,相当于国军一个军,由于战事的升级日军迅速扩充部队后期日军师团编制自然也达不到满编状态,战斗力也分成了5 个等级。一等师团(6个)明治维新后,日军模仿德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