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乱糟糟的“二帝四王之乱”,“二帝”就是指李希烈、朱泚,“四王”就是指朱滔、王武俊、李纳、田悦。唐德宗原以为一巴掌就能拍死李惟岳,却不料被四王反抽得鼻青脸肿。脸上的肿块还没消失,又来了个“四镇相王”和李希烈称帝。李希烈的火没被扑灭,“消防员”泾原兵又反了,朱泚称帝了,他自己反而成...
很多人都以为,安史之乱后大唐就完蛋了,但其实,安史之乱后,大唐又延续了144年,传承了14个皇帝,占据大唐整个历史的一半,在这一半的历史中,藩镇闹事儿是家常便饭,甚至一度出现了“二帝四王”,与大唐对抗,更嚣张的是,有一个人,竟然是在大唐的都城长安称帝了。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聊一下,与安史之乱...
奉天之难,又称“二帝四王之乱”,也就是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的合称。其是唐德宗时期因藩镇之乱,而逃往奉天的事件。这是一场由削藩而引发的叛乱,亦是唐朝皇权受到挑战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唐玄宗晚年发生了安史之乱,而之后的唐朝廷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所以在平乱的过程中,为了偏安,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就...
朱泚称秦帝,李希烈称楚帝,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故而又称“二帝四王之乱” 。 李适与以前的皇帝不同,甫即皇位,就亲近朝廷官员,“疏斥宦官” 。 李适的父皇李豫由宦官拥立,对宦官很是优宠,特别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放任其公开索贿、大肆搜刮。李适做皇太子时,就看到了其中的弊端,...
在这次内乱中,有两人称帝,四人称王。朱泚称秦帝,李希烈称楚帝,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故而又称“二帝四王之乱” 。 李适与以前的皇帝不同,甫即皇位,就亲近朝廷官员,“疏斥宦官” 。 李适的父皇李豫由宦官拥立,对宦官很是优宠,特别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放任其公开索贿、大肆搜刮。
二帝四王之乱名词解释 二帝四王之乱名词解释 奉天之难,又名“二帝四王之乱”,包括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是唐德宗时期一场由于中央政府削藩而引发的叛乱,唐德宗被迫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奉天之难是中晚唐藩镇跋扈、唐朝中央权威受挑战的标志事件之一。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为求得暂时苟安,唐代宗措置...
这样除了李适这个正牌天子外,天下又又出现了二帝四王,比当初安史之乱时还要夸张。被围困在奉天的李适急调河北前线的李晟、李怀光等名将回师勤王。次年正月,他又痛下罪己诏,自承引起大乱的原因都是自己“失其道”所致,又宣布赦免各路叛军首领,只有称帝的朱泚、李希烈除外。这一举动实际上宣告了朝廷削藩之举...
一口气看完改变大唐命运走向的二帝四王之乱! #唐德宗 #大唐盛世 #国都六陷 #奉天之难 - 苏三说史于2024121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69.0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四王并立!11分钟了解“四王二帝之乱”的四王来由【中晚唐49-2】 #唐朝 #四王二帝 #军阀割据 - 杨利辉于2022101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25.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唐朝,一朝繁荣辉煌,然而在平定安史之乱后,曾掀起一场震撼朝野的叛乱,被后人称之为“奉天之难”或“二帝四王之乱”。这是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涉及权谋、叛乱和皇权削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恢弘历史的面纱。唐玄宗晚年,安史之乱席卷而过,为了平定乱局,朝廷在河北地封赏降唐的叛将,却不料这些节度使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