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它是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东吴东宫称为"南宫",是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
二宫之争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两党争构,是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而生的矛盾,及后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最终孙和被废而孙霸被赐死,孙权改立幼子孙亮为...
2、其次是当时东吴的元老重臣如周瑜、鲁肃、黄盖等人早已凋零,大量新生代力量崛起,他们热衷于二宫问题,像陆逊这种正直的大臣太少,也是矛盾激化的一个原因。 昏聩的末代君主 3、第三是清理士族。当时东吴有陆、朱、顾、张四大家族,他们是吴国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根基。孙权晚年,这些家族势力庞大,孙权借助二宫之争,也顺...
二宫之争的过程 赤乌五年(242年)正月,孙权正式册立孙和为太子,但面对百官请求立皇后及诸子为王的要求,孙权以天下尚未安定为由婉拒了这一提议,表现出对过分抬高妃嫔和王子地位的谨慎态度。这一做法在丞相顾雍等官员于229年提议提升孙虑为王爵时就已显现,当时同样被孙权否决。胡综在《请立诸王表》中赞扬孙权...
仅供娱乐。打架的都给我扔出去。今年可能会有史同小动画,可以期待一下♪, 视频播放量 12020、弹幕量 55、点赞数 687、投硬币枚数 174、收藏人数 408、转发人数 93, 视频作者 江左梦个龙, 作者简介 《太初宫录》作者。致力于创造有意思的历史小动画和互动视频。欢迎合作
政变后,魏国政权转至司马家族,曹魏皇帝沦为傀儡,如同汉献帝。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奠定了司马炎篡魏建西晋的基础。【吴二宫之争】公元242至250年间,东吴发生宫廷内乱“二宫之争”,也称吴易太子之祸,对国家发展影响深远。此时孙权虽仍在位,却已年迈。后世普遍认为,孙权年轻时乃一代枭雄,深得曹操赞赏...
孙权只不过是选择性的老年昏聩罢了,“二宫之争”也是他一手策划的政治斗争,其目的就是削弱江东士族,强化皇权。二宫之争的影响 这件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年幼的孙亮无法驾驭权臣,以至于诸葛恪、孙峻两人为了权力发起内斗。内斗导致东吴政权严重衰败,且孙峻的治国能力实在是不忍直视。但是孙休上位还是从一定程度上...
我们可以看到,卷入“二宫之争”的有朝堂重臣、有地方郡守、有外戚宗亲、有旧勋之后、有世家子弟。吴人殷基在《通语》中评价这次党争为:“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足以见得“二宫之争”的牵连范围之广泛。 “二宫之争”的过程 “二宫之争”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是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东吴东宫称为“南宫”,是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