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 [ èr huà mí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èr huà míng ] 螟虫的一种。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小麦、玉米、甘蔗、茭白等。每年一般产生二至三代,寒冷地区只产生一代,温暖地区可产生三至五代。可用消灭幼虫,灌水灭蛹,灯光诱蛾,六六六等药物毒杀诸方法进行防治。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
以下是一些常用且效果较好的农药类型及其特点:1. **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对二化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神经传递和代谢过程,导致害虫死亡。氯氰菊酯类农药具有毒性低、残留期短、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使用时也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2. **阿维菌素**阿维菌...
(3)药剂防治。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40毫升+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毫升或5%阿维菌素20毫升+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毫升,分别在二化螟一代卵孵化高峰期(6月20日左右)和二化螟二代卵孵化高峰期(8月1日左右)进行喷雾,每亩喷液量30公斤。...
今年低海拔坝区一代二化螟防治时期在5月20日-30日,海拔每上升100米推迟2天,旱育秧、抛秧、早栽田防治时间应适当提前。 二化螟幼虫 绿色防控措施: 1.物理防治:①灯诱:按照每30-50亩稻田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一盏,从4月下旬开始,8月中旬结束,利用害虫趋光性达到诱杀...
二化螟1年发生1~5代,在北方发生2代,一般以第二代为害最重。越冬幼虫在4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5℃时化蛹,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为害水稻秧苗出现枯心,第二代幼虫于8月上旬出现,水稻稻穗受害,形成白穗,对水稻产量影响也较大,成虫白天隐藏在稻丛或杂草中,多停息在稻株离水面1.5~3....
二化螟 二化螟 二化螟:学名 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属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形态;卵块 幼虫 蛹 成虫 二化螟危害特点:二化螟螟蚁孵化后,先群集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造成枯鞘,2龄后开始分散转株蛀人稻茎为害。幼虫钻蛀稻株,因为害部位...
早稻二化螟防治技巧,农民必看!,本视频由短腿小柯基提供,0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
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通过栽培避螟虫的方式减小二化螟的影响。通过改变分散更换茬口的方式,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情况下,延迟栽种时间,通过调整栽培时间错开二化螟产卵的高峰时期。在大量种植时,需要增加不同品种的间距,避免混栽,减少其他植物受到影响,错开稻苗生长期与螟虫生长期。(2)及时...
二、二化螟的危害 二化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病虫害,能够危害多种农作物。例如,对于玉米来说,2-5龄的幼虫能够蚜食叶片,形成“豆状眼斑”,严重的话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导致玉米生长不良。此外,二化螟还能够钻入嫩叶和花果,直接危害果实的发育。 三、二化螟的生态特点 二化螟的繁...
二化螟的蛀茎能力比三化螟强,抗寒力强,且耐旱、耐淹。就栽培制度而言,纯双季稻区比多种稻混栽区螟害发生重;而在栽培技术上,基肥足,水稻健壮,抽穗迅速、整齐的稻田螟害轻;追肥过迟和偏施氮肥,水稻徒长,螟害重。二化螟寄主作物种类多,尤其是茭白较多的地方,有利于其繁殖为害,杂交稻田,其发生量大。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