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运之衰起自万历帝怠政,而万历帝之所以怠政源于“国本”之争,国本即太子。围绕立太子事件,群臣与皇帝争执15年,无数大臣被贬斥、廷杖,最终以身心交瘁的万历帝妥协而告终。 “国本之争”后,万历帝愤懑于朝臣的“压制”,遂开始以怠政不上朝相对抗,时间长达20年。万历怠政使明朝几乎陷于瘫痪,从此再回天无力,《...
明1586年,一场将要持续近15年的"国本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表面上看,这场国本之争说白了就是为了确定太子的最终人选,可其背后,却隐藏着皇权与相权,甚至是官僚集团内部等诸多盘根错节的政治斗争。 正如史书所说,"国本论起,而朋党以分,朝堂水火矣。争国本者,竟满公车。" 而且在这场"国本之争"爆发四年后,...
万历十四年(1586年),内阁首辅申时行首言立国本一事,之后言官们请求神宗册立庶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立储之事,纷争不断,持续时间长。后明神宗终于让步,立朱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以士大夫的胜利而告终结。明代“国本之争”表明( ) A . 众治政治已经形成 B . 立储法度一直传承 C . 君臣关系彻底恶化...
正因为皇后没有嫡子,所以导致了万历时期著名的“国本之争”——大臣们以“太子为国之根本”为由要求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是万历皇帝却想立其宠妃郑贵妃之子朱常洵(后被封为福王),双方足足相持了十余年之久!后来在李太后的干预下,万历皇帝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才不得不正式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国...
万历十四年(1586年),内阁首辅申时行首言立国本一事,之后言官们请求神宗册立庶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立储之事,纷争不断,持续时间长。后明神宗终于让步,立朱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以士大夫的胜利而告终结。明代“国本之争”表明( ) A . 众治政治已经形成 B . 立储法度一直传承 C . 君臣关系彻底恶化...
“明之亡,亡于万历”。万历皇帝绝大数时间不视朝,不御讲筵,册立太子的问题上,与大臣拉扯15年之久,酿成“争国本”案。朱国祚这份《手定册立光宗仪注稿》就诞生于此时,它不仅仅是皇太子朱常洛和四位亲王册封时的具体仪制规程草稿,也是这场旷日持久的 - 读文物于202311
大明英华 042 国本 2024-01-05 09:00:1208:094134 所属专辑:大明英华|群像文|无主线cp|大女主|女强|多人有声剧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0.10喜点/集 喜欢下载分享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000
#历史人物 #明朝 #明神宗 #朱翊钧 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大明覆灭的真正元凶。誓言怪:对郑贵妃发誓并签订合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大渣:宫女生下朱常洛他不认账,但宠幸宫女时送国信物,朱常洛身份被证实,恋爱脑:花前月下不顾现实疯狂发誓。护子狂魔:过分喜爱福王,爆发十年国本之争,8年土地之争。圣明君主:...
万历皇帝后期不上朝的原因 | 万历帝在位期间,为了册立太子的问题,与群臣争论不休,形成了一场长达十五年之久的国本之争。 万历帝想要立郑贵妃之子为太子,却遭到了文官集团不厌其烦的阻挠,文官集团的势力日趋成熟稳固,也越发保守,这让万历帝萌生了身为皇帝却不能随心所欲,还要受人摆布的悲观情绪。
黄爵滋奏疏 :原名《黄少司寇奏疏》。清黄爵滋撰。二十卷。皆以时间先后为序,疏中反映出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政治腐败、武备废弛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刷新政治,整顿吏治、军备之主张,其中尤以所作《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最为有名。对于当时清政府采取禁烟政策有一定的影响。是书所收的各种报告及奏折是研究鸦片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