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常建筑寺院、广度僧侣、印经造像,甚至自己素食、讲经,可以说布施、修福,做了不少功德。 当他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达摩祖师,就礼请他到宫中问法:“朕自从主政以来,建寺度僧,行善不断,请问有什么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
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护持佛教的君王中的楷模,他在位的时候,曾经广建寺庙及佛像,修造桥梁道路,福利百姓。 当时菩提达摩禅师,从天竺来中国弘法,梁武帝礼请禅师,并且问法说:‘我这样不断地行善,会有什么功德?’ ‘了无功德’达摩禅师泼了一盆冷水说。 武帝听了非常不高兴,再问他为什么? 禅师不答,终于因为不相应,...
武帝觉得自己在佛教上卖了不少力气,便问这位印度高僧:“朕即位以来,造寺抄经,度化僧众不可胜数,有什么样的功德?”达摩祖师一听,这真应了老师“那里的人好功德”的话了!梁武帝却满腔热情,等着这位西天和尚给他个功德衔儿。 不想达摩祖师却冷冷地回答:“并无功德。” 这对梁武帝不啻是当头一棒。禅宗后来的截...
不想达摩祖师却冷冷地回答:“并无功德。” 这对梁武帝不啻是当头一棒。禅宗后来的截断众流、当头棒喝的点化法,只是和此时达摩的回话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武帝愣了,问:“怎么会没有功德?” “这仅是修的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不过像随身而动的影子一样虚幻不实,哪里谈得上什么功德!”“人天果”是指三界...
何为“功德”,何为“福德” 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对何为功德,作了具体、深入地阐释: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 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金刚经故事:诵经万遍却无功德的居士 唐朝中宗时期,广东惠州地区有一位名叫法名通达的在家居士,每天在家诵持《金刚经》,已经有五年多时间。有一天,通达前去拜访东林寺的慧心法师。见面顶礼的时候,通达额头没有触地,慧心法师知道他心中肯定有所依仗,便呵斥他行礼不恭,问他平时修习哪种法门?通达起身骄傲地说...
同理,再善良的人,如果自己盲目行善,把自己的善意用在了不好的地方,其实也毫无功德。比如这三件“善事”,生活若是常做,可能会招致恶果。 01 母性泛滥,溺爱孩子 俗话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对孩子的宠爱,是天经地义,与生俱来的情感,但是这种好要适度,不要过度溺爱。因为溺爱不是爱,而是对孩子一种...
有为法是做功德想。如果他是这样的根器,你跟他说出家有功德;如果是真出家,是学无为法,是出烦恼之家,是出梦境之家,出无明之家,出不觉悟之家,在无为法中哪有什么功德,哪有什么利益啊。“罗睺罗。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
而不是还没有修行的功德,就想通过布施来获取功德,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这样,那些善于布施的人都能开悟成佛了。六祖慧能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
反之发心是为了利益他人,是用恭敬心布施,如此才有大功德。佛法里讲的发心,既不是对方需要,也不是有人让你做,而是起心动念从自心出发,这就是功德。比如帮助一个人,对方即是自己种福报的良田,我们的内心只能感恩,不能傲慢。如果有“我施舍他,他应该感恩我”这种想法,即是错误的。相反我要感恩他,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