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史导论》以《书史读本》中的选文为基础,对其评论和主题范围做扩展。 阐释当前印刷文化研究和书史研究的背景。人们是怎么看待书史的,以及它未来的趋势 第一章:过去一百年书史研究的主要理论和重要论争 目录学和书籍研究: 新目录学运动 格雷格、弗雷逊·鲍尔斯——唐·麦肯锡的著作 文本在社会中的流通的方法的...
本文旨在介绍《书史导论》的创作背景,以及该书的编纂过程和出版历程。 一、创作背景 《书史导论》的编写始于90年代初期,当时教育部已开始重视高等教育教材编写工作,而得益于1987年专科以上高等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这为当时的教材编写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如此之下,在教育部历经层层审定后,中国人民大学...
在我国,书籍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竹简到纸书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本书《书史导论》以我国书籍发展为主线,全面阐述了书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代表人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下是我对本书的读书笔记摘抄。 二、书史发展脉络 1. 书史起源 《书史导论》指出,我国书史起源于殷商时期,当时...
书史导论 作者:[英] 戴维·芬克尔斯坦/[英] 阿里斯泰尔·麦克利里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译者:何朝晖 出版年:2012-5-1 页数:278 定价:36.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书史译丛 ISBN:9787100084734 豆瓣评分 8.1 186人评价 5星 23.1% 4星 55.4% 3星 18.8%
《书史译丛:书史导论》全面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变化趋势、学术流派和理论方法,是一本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全面回顾西方书史研究历程的精彩之作。在西方学术界、知识界,它既是初涉书史的入门读物,也是读者掌握书史理论发展脉络和趋势的案头必备。
正犹豫间,忽然想起 AI 助手:对啊,如此费时费力的工作已经可以由 AI 助手代劳,不必亲自上阵了。于是将《书籍史导论》全文“喂”给 AI,得原文要点如下: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形态和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科技的发展不断演变。从古代的黏土书板、竹简、卷轴到现代的印刷书籍,再到当代的电子书和数字媒介,书籍的...
本书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图片不仅展示了各个时期的书籍实物,还呈现了一些与书籍制作相关的工具和工艺流程,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中国书史的发展。 三、评价与总结 《书史导论》是一本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书史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书籍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
来自专栏 · 书史导论整理(日更) 6 人赞同了该文章 引言 本章将主要讨论过去一个世纪书史研究中所产生的主要理论和论题 20世纪上半叶——规划目录学——格雷格、弗雷逊·鲍尔斯 1960~1970——文本社会学——唐·麦肯锡 1950——书史运动——法国历史学家 “交流圈”模型——罗伯特·达恩顿 托马斯·亚当斯和尼克...
第一章《书史理论》笔记 《书史的起源》,20c早期由出版文本的真实性引发的求真问题,导致了“新目录”学派的产生,他们试图“重建文本”,对文学和文本生产原初状况进行严格的目录学审查。 “不加判别地使用作者在世时的最后一个版本,是完全不可靠的,尽管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最权威的文本应该是“离作者手稿,亦即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