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诗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说的是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牧羊。后来,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同出使的常惠,将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说:汉朝皇帝在上林苑中射得一只大雁,雁足上绑有书信,信中...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结果一 题目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了什么典故? 答案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相关推荐 1 乡...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赏析为: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雁儿烦劳你们飞过洛阳时,替我问候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出自唐朝诗人的《次北固山下》。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运用什么典故?表达什么情感?(3分)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3分诗人自问自答,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反馈 收藏
鸿雁传书 百度百科“鸿雁传书”的词条是这样滴:http://baike.baidu.com/view/476885.htm 但是不太靠谱,我记得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