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进行……经秦汉四...
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剩菜剩饭现象比比皆是。(1)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自小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大有裨益。(2)请你针对校园餐饮浪费现象,写一份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倡议书。要求:围绕主题,内...
A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因为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小要养成好习惯,故A选项正确;B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坚持适度原则,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故B选项正确;C“这些商品是我们自己买来的,浪费点和别人没关系”说法错误,虽然商品是我们自己买来的,但是我们也要坚...
A 、“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 C 、拒绝为救护车加油的行为不可原谅,应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D 、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查看...
题目 在亲属称谓方面,汉语民族主要受其宗法血亲关系的制约。中国人习惯用表示血亲关系的名词去称呼家人、亲属,如“大哥”“婶婶”“小弟”,甚至会将此类称呼用于朋友和陌生人,如“阿姨”“奶奶”“哥们儿”等,以示亲近。 A.正确B.错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反馈 收藏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7 题号:5420241 分享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参与,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这是基于①人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古代注重将道德观念融入家法族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等,让这些规范在基层自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社会治理方式。 在传统社会治理中,法律和道德各自发挥作用,从不同角度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从历史上看,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明德慎罚的主张。春秋战国...
在西方文化中,英语伦理(ethics)一词源自希腊语“ethos”,专指一个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后演变为“性格”、“品质”、“德性”等意思。___(二)道德1.道德概念*道德(moral)___它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3西方J“C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哲学、文学、艺术…… 1“c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法、心理素质、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人际关系…...
——摘编自刘卫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党在早期工作中就比较关注民族问题。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固原地区(今宁夏)时,就制定了严格纪律,要求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宣传民族平等,受到回族...